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认识具有反复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3 题号:146354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网络直播行业呈井喷式发展。与传统电视节目相比,网络直播可以随走随看随拍,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增加了参与感。它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开启了全新的社交网络交互方式,由于其操作便利、门槛低、收益暴利等特点,吸引了众多从业者。然而,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推动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为了博人眼球出位,一些网络主播的道德底线逐渐失守,有的主播为了逐利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大打法律擦边球,公然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甚至出现诋毁英雄人物、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违法行为。对此,有学者提出可借鉴他国事后监管模式。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认识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
(2)面对网络直播现状,部分家长认为它道德底线逐渐失守,毒害青少年,要封杀;但有的学生认为它可以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的发展,要鼓励。请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人们对网络直播会有不同看法。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了,人们的服饰、建筑、行为方式等等,无不贯穿着礼的精神,成为古代中国文化主要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也成为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以及其他古老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长期以来,由于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及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礼仪文明的主旨具有值得开掘吸取的价值。礼仪文明既有内在的源于自觉意识的道德规范,又有外在的带有约束性的行为规范。用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方式,可以加强社会的亲和力,并对人的社会化施予积极影响。礼仪内在的道德修养,可以达到人性的平衡、升华,生发“礼尚往来”、以“诚”相待、以“信”相许、以“义”相重的情操,从而实现主体与外界的和谐、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礼仪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追求。

材料二:2020年4月13日,浙江省高三和初三年级开学。浙江衢州117所学校开学后顺势推行起作揖礼,作为学校复课后新开设的一门教学内容。实施作揖礼的场景主要有,学生们上课时向老师施作揖礼,同学见到同学时互相施作揖礼等等。对于浙江衢州学校推行的作揖礼,有网友表示很赞,对作揖礼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作揖礼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它也能让学生们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不失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但作揖礼的程式化和复古化,又让不少网友感到反感,对作揖.礼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虽然作揖礼是传统文化,但是在现代社会推行作揖礼却不太合时宜,更像是面子工程,也像是食古文化。因观点不同,网友们就是否应该推行作揖礼,在网络上争论起来。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特点并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对当代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直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网友在是否应该推行作揖礼上的争论?
(3)学校推行作揖礼,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2020-06-25更新 | 11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而形成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2018-12-15更新 | 14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做出规范,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30多年来,形势任务和党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建设既积累了大量新成果新经验,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时代发展和管党治党的新要求,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这是在坚持1980年准则主要原则和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的新规定,是我们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准则》指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2017-11-21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