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我国的经济发展 > 贯彻新发展理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47943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材料二   我国连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各地要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


(1)结合材料一,说明坚持创新发展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减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下面是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做法。

向“实”——筑牢我国经济立身之本。2023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8%、13.9%;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总量全球占比超50%;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

向“新”——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四川面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建设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北京瞄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打造发展“新引擎”;西安重点支持增材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迅速壮大……

向“智”——进一步强化智力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撑。

向“未来”——瞄准更多前沿产业布局。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请谈一谈如何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2024-02-14更新 | 26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改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

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税制度。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2017年要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迈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2016年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各级财政部门要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扩大减税效应。二是贯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解决供需结构性失衡,支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支持中央企业处置“僵尸企业”,着力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推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启动实施。三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规范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四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有效保障重点领域支出,更加注重优化结构,用好增量、激活存量,着力改变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僵化格局,合理安排扶贫、农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关系群众利益的支出。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财政部门着力做好年度财政重点工作的积极意义。
2021-09-16更新 | 3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框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把东部地区产生的大量数据传输到西部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计算。

我国东部一线城市发展势头迅猛,数据需求量大,数据中心产业布局日趋密集,数据中心"挤破头"的饱和现象明显,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局限性大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与之相对应的是,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但存在网络带宽较小、跨省数据传输费用较高等瓶颈。

东西部地区供需不平衡。使人们意识到要让数据中心"往西走",实现"算力西移",打造出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目前,"东数西算"在贵州、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推进,各方正在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算力新格局,构建数字时代"经济新版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东数西算"工程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022-03-07更新 | 7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