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集体经济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8 题号:1485538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姜村,位于浙江省淳安县西南部山区。近年来,在党的带领下,下姜村实现脱贫致富、迈向共同富裕,被誉为“梦开始的地方”。

下姜村实行了党群“1+7”(一家亲)机制,让1名新书记与7名老书记结对,让1个党员与7户村民结对,使新书记有监管人,老书记有话语权,党员有联系户,村民有解忧人。通过党员群众自荐和党组织推荐,下姜村创建了由10人组成的村级“群英智囊团”,凡涉及村级民生改善、工程项目、重大决策等事项,“群英智囊团”成员全程参与,承担建言、服务、监督、评议等职责。同时,建立了每周村务联席会议制度、每月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制度等民主议事机匍,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明确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项目等均须村民代表大会、户主大会进行表决并由村级法律顾问一一“把脉”。下姜村还成立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786名村民以人口股、现金股和资源股3种方式成为股东,实现了“人人当股东、个个有股份”;面向社会公开聘请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负责实业公司运营管理,把土地征用改为土地入股,建立土地集约经营“双赢模式”,让村民享受更高、更长久的土地效益。



结合运用《经济与社会》和《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下姜村是如何成为“梦开开始的地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1)某中学时事政治小组在学习探究“十个明确”时,要对“十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进行内容解读,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表内容。
“十个明确”具体内容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示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材料二   乡村振兴是坚持“十个明确”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致力共同富裕、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行动。中国联通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Z村之前一直是贵州的深度贫困村,村里90%的土地零星分散、效益不高。在联通公司的对口帮扶和“村两委”的努力下,村里将愿意流转的村民承包的土地整合,以“龙头企业+职业农民+股权农户”合作模式,成立村茶叶合作社,打造5G茶园,为茶园打造了可视化数字乡村管理平台,提供产前、加工、销售、物流、仓储的全过程监控、管理和服务。

联通公司对口扶持种植大户,抓住“数字经济”和“直播带货”风口,帮助茶园进行“智慧农人”“数字农民”的培训,培养“主播”“能人”等销售能手,提升线上宣传推广销售能力。2023年第一季度,该村实现产值130万元,农民劳动收入和入股收入大大增加。

未来,该村计划与中国联通进行深度合作,深入发展茶山旅游经济,将加工厂升级为智慧工厂,不断做大做强茶叶产业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在中国联通的帮助下Z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2023-12-16更新 | 8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耕者有其田,这是所有农民的愿望。2016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农村土改迎来“三权分置”时代,这也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铁打的承包权,流水的经营权”成了眼下农村土地改革现状。某市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农村土改“三权分置”试点。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分置的规定,出台了该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保障了农民的收益权利;把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等流转。
2017-09-25更新 | 6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   2023年9月5日,国务院发表《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这份关于“中国饭碗”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粮食生产消费的几组数据,给百姓送去“定心丸”。2022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单产每亩386.8公斤,较5年前分别提升了498亿斤、13公斤;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较5年前增加515万亩;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从2017年的52.5%、95%、67.2%提升到2022年的、62.4%、96%、73%。

材料二   为了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组织开展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基本实现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打造一批以粮食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稳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基本形成多元市场主体购销格局,努力保障农民“种粮卖得出”。深化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务实合作,加强农业南南与三方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积极作为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
2023-12-07更新 | 3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