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4 题号:14865432

近年来,众多主旋律影片因其具有的集体记忆、精神共振、家国情怀等显著特征,正在成为兼顾艺术和市场的“新主流”大片。以讲述抗美援朝历史的电影《长津湖》为例,影片饱蘸情感,传达出中国人对待战争与和平的憎爱分明,对于责任、信仰的坚定不移。影片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观众产生了情感共振,不仅刷新了国庆档影片单日的票房纪录,也在同档期影片中占据排片占比、观影人次、上座率等多项数据第一。

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日益兴盛,客观上要求传统主旋律电影注重表现形式的创新,走出一望而知的讲述套路。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回归电影本体,回归市场,回归艺术规律。这类电影专注于技术赋能、传递中国式情感、类型化创作、市场化运作,这些改变使影片在票房上不断攀高,口碑上广受赞誉。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主旋律电影成为“新主流”大片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开始实施。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的经济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制定一部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治理实践的要求的基础性、综合性的民事法典势在必行。2017年3月l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典编纂的全过程,作为设计民事法典、倡导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的精神引领,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正式施行。
材料二   “法者,治之端也。”2017年8月18日以来,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和融谋体平台热播,掀起收视高潮的同时,其中传达的法治理念也在社会上激发广泛共鸣。第六集《全民守法》强调,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建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全民守法,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始终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只有这样,这个“关键少数”才有底气给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法治”,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构建和谐社会、奔向全面小康。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3)为宣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请围绕“法治中国”这一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不超过15个字。
2018-09-14更新 | 28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18世纪,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甚至号召西欧向中国学习。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而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统治的末期,经济、政治日趋落后,“西学东渐”形成热潮,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系统地把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等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进入21世纪,我国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热”和“西学东渐”文化现象。
2016-11-26更新 | 45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讴歌塞罕坝几代造林人创造的生态奇迹,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电视刷《最美的青春》在央视播出,获得了观众的交口赞誉和业界专家的高度评价。

专家评价说,该剧为主旋律题材剧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与启发,堪称现实主义题材剧的里程碑之作。首先,它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一个难以复制的文本。它把伟大的塞罕坝精神,以影像的形式固化为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其次,作为一部年代剧,《最美的青春》摄制组深入塞罕坝,体验林场职工生活,真实地还原了纯真年代。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成立了机械化林场,时空跨越半个多世纪,剧作呈现的年代感非常准确,有鲜明的纪实性特色。它教给我们如何在荧屏上记载民族精神,在纪实风格中培育美学眼光,以美学建构去丰富主旋律剧的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获得观众的交口赞誉和业界专家高度评价的原因。
2019-02-12更新 | 2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