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爱国主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15127745

材料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山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大一统”的思想。《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强烈的“大一统"思想,仿佛就扎根在历朝历代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材料二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和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必将引领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有人认为,从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反对台独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无不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精神的文化价值。请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相关知识阐述该观点合理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身份。“祖国”二字,让多少人心中涌动激情,让多少人眼里泛起泪花,让多少人血管奔腾热血。司马迁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孙中山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倡导爱国主义、表达爱国热情是一门必修课。可以说,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某校在开展爱国必修课的过程中,通过辩论、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探讨“祖国是不可替代的地方”。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地方,但是只有中国有黄山、有黄河、有长江、有长城……


(1)倡导爱国主义、表达爱国热情是一门必修课。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
(2)如果你所在班级围绕爱国主义主题举行一次班会活动,请你为自己在班会上的发言列一个提纲。
2019-06-12更新 | 23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百年历史中不断取得胜利并走向辉煌,是因为自成立之日起,就认清了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是与众不同的。党带领人民经历了28 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纵观世界变化,立足基本国情,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逐步实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奋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党是如何带领我们不断前进的。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都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留下了很多昂扬向上、真挚动人的红色家书。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夏明翰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江竹筠

爸爸不盼望你当什么名人,而想让你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庭的需要。

---孔繁森

铮铮誓言,切切叮咛。他们的英雄事迹、家国情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红色家书是峰嵘岁月的历史见证,是共产党人璀璨精神图谱的生动描画,也是康续红色基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一份珍贵精神遗产。

(2)红色家书是赛续红色基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珍贵精神遗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加以阐释。
2023-12-10更新 | 33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2020 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事。 习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弘扬“蒙古马精神”,把扶贫工作做得更好。何谓“蒙古马精神”?它是指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奋斗精神。“蒙古马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实践的熔铸,早已融入蒙古族人民的血脉,同样也深深扎根在中国精神的内涵中。


根据材料,结合民族精神知识分析扶贫攻坚中“蒙古马精神”的文化价值。
2020-10-08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