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我国的经济发展 > 贯彻新发展理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1 题号:1516228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乡村兴则国家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幅员辽阔,城乡之间信息流动缓慢,乡村发展受信息闭塞、教育滞后等因素影响较大。通过数字乡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居民可以便捷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变革和发展经验,为“人的现代化”创造基础。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有力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以乡村服务为重点,运用互联网等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数字乡村逐步扩大了在农村社会治理、农村养老、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为实现“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提供助力,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变革。数字乡村将为农产品市场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24小时市场”。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无人农场进入大众视野,电商成为各地农户破解生鲜农产品“卖难”的重要方式。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数字技术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通过新的生产力要素嵌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乡村”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通过“数字乡村”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强调“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需要从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协同发力。一方面,技术水平是提升质量的重要支撑,要加快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确保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高标准、严格执行的质量监管体系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着力提升制造业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健全和推行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同时,加快完善产品的完全追溯制度,更好地运用失信黑名单制度,提高违法和失信成本,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和理解,用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建设质量强国?
2024-01-09更新 | 14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治国安邦,是一切时代、一切国家的首要课题。

【中国之治】

“大海航行靠舵手,激流汹涌有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来,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严格的组织纪律、优良的传统和作风。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开展各项工作,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位置,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等六个方面作出部署,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必将更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势。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之智】

70年光阴,中国以“惊人一跃”实现历史性跨越。

从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到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支撑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日益成熟、稳固。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中国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从冲破思想束缚到改革开放伟大觉醒,再到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中国的自我革新令人惊叹。从被围堵孤立到融入世界,再到日益走近舞台中央,中国的对外开放向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去。

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深圳南山;杭州的互联网、合肥的人工智能、西安的航空航天、贵州的大数据……一个个创新高地正在崛起,一个个新兴产业集群蓬勃生长,泱泱大国不断创造新的精彩。

衣着从“黑蓝灰”到“个性化”,饮食从“吃饱肚子”到“吃出健康”,居住从“狭窄蜗居”到“保障住房”,出行从“封闭堵塞”到“四通八达”……在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路上,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中国人民有了空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跨越,彼岸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明天。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说明“中国跨越”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之制】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一种发展道路,总是体现为一定的制度安排;治国理政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实践,如果不转化为成熟定型的制度,并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就很难持续长久发挥效能。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人民经历无数磨难,为建立适合国情的国家制度进行了艰辛探索。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资本主义制度模式轮番上演,但都没有改变国家一盘散沙、人民苦难深重的局面。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

从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战争时期建设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抗日民主政权,到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立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020-03-12更新 | 21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材料一 低碳发展是通过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而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不仅是支持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实现“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防区示范工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更应坚持低碳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文明发展新路。
材料二 电力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2002年“厂网分开”电改后,我国发电侧先于售电侧对社会资本开放,有效地激活发电侧市场力量。但是,售电侧基本还是延续之前一个地方一般只有一家国有电力公司售电模式。这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场不对社会资本开放;二是消费者没有选择权、议价权;三是价格关系没理顺,电价管理以政府定价为主,电价调整往往滞后成本变化,难以及时反映成本变化、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支出。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在发电侧和售电侧放开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在输配电网环节加强政府监管、实行政府定价。推进政府定价项目清单化,加强成本监审和成本信息公开,完善政府定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等制度,保证工作程序明晰、规范、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效约束政府定价行为,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并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和公民如何形成合力,让电力定价既遵循市场规律又符合消费者利益。
2017-04-09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