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民主协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69 题号:152853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1999年,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孕育出了“三会”制度: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由居委会主持召集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聚焦群众关切问题,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做到“事前听证、事中协调、事后评议”,实现“居民的事情,居民说了算”。近年来,黄浦区持续深化发展“三会”制度,逐步形成了“议题征询一听证一公示结果、民主恳谈-协调-落实责任、监督合议一评议一作出承诺”的民主协商机制,实现了基层协商的“全过程民主”。适用领域从政府项目延伸到公共事务治理,凡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通过“三会”开展民主协商,实现了基层协商的“全领域”应用。2017年,“三会”制度被写入《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2022年上海“三会”研学基地成立,采取定制方式,由社区点单、研学基地研发,让“三会”制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迭代更新、落到实处。“三会”制度是回答时代问题,回应时代需求的社会治理实践样本。现如今,“三会”制度已从社区到街区,走出黄埔、走向全国。


“三会”制度推动了基层民主协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浙江省桐乡市于2013年9月出台《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德治、法治、自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市211个村(社区)逐步构建“一约两会三团”治理载体——村规民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等,着力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案例】   2018年5月初,桐乡市经济开发区越丰村,在乡贤参事会会议上,参事会成员建议在新村点规划修建一条道路,方便村民生产生活。为确保道路修建能最大程度地贴近村民实际,百姓议事会成员沈菊芬、陈少华等党员同志主动走访农户,在农民公园、老年活动中心等村民集中场所以聊天的形式听取意见,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整理成初步方案。村委会将方案完善后交由相关规划部门进一步调整。经过前期努力,村支部和村委会将道路修建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最终顺利通过。

6月初,修建正式开始。党员家庭带头配合和引导,前期施工阶段较为顺利。但在6月中旬,新村点拆迁户张某家的过渡临时工棚阻碍了道路施工的推进。由于张某家的工棚内堆放了大量建筑材料,一时又找不到其他地方堆放,所以在超过期限半月后仍未拆除。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工作未果。道德评判团成员知道情况后,多次前往张某家中劝说引导,法律服务团的成员也从物权法及行政法规角度进行充分释明。同时,张某家周边的党员也利用关系熟络的优势自发参与到劝说引导工作中。最后,张某意识到自己的拖延行为严重影响到了集体利益,迅速落实了建材转移堆放点,并主动打电话到村里要求拆掉工棚,村里道路顺利恢复施工。


请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桐乡市“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作简要点评。
2021-12-28更新 | 160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与换届同步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加强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提高工资补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

搞好乡村治理,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作为村民,参与本村治理,我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所学知识,帮助文中主人翁续写表述内容。要求:围绕材料结合所学,至少从三个角度说明。知识运用要准确,条理要清晰,术语使用要规范,字数在120字之内。
2022-05-08更新 | 9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有大事,必相咨访。”中国文化历来就有““有事好商量”的传统,小到家庭、邻里,大到一个单位、一个国家,在涉及群众的事务上,往往通过“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倡导团结合作、沟通说理、协商讨论,这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深厚文化土壤。


(1)结合上述材料,从“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能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

材料三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真谛。

云南大理:道路两侧要不要禁止停车和摆摊?社区党委组织召开院坝协商会,居民、车主、商贩各抒己见,与城管、吏通部门商量确定停车场和临时摊位的责任部门和办理时限。

上海虹桥:2015年,全国人大在此设立立法联系点,基层的建议可以直达全国人大常委会,“把老百姓的建议原汁原味地提上去”。截至目前,这个立法联系点共听取了55部法律草案意见,92条建议被采纳,成为国家法律。


(3)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民主协商?上述案例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何启示?

材料四   2022年,全国人大将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在此前征求到的42万多条修改意见中,加强女职工特殊时期劳动保护是意见比较集中的一点: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4)用人单位的上述行为侵犯了女职工的什么权利?女职工在遇到上述问题时应该如何维权?
2022-05-03更新 | 3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