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丰富和发展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29 题号:15356211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经历的磨难可歌可泣,进行的奋斗世所罕见,创造的奇迹前所未有。习近平曾用“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来勉励广大共产党员要正心修身,只有信仰上坚定才能做到政治定力坚如磐石。透过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广大共产党人做到了胜“寸心”、胜“苍穹”。从李大钊“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宏愿,到方志敏“我渴望着光明,我开始为光明奋斗”的誓言;从王进喜"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奋斗,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情怀;从孔繁森"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剖白,到黄文秀"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抉择……在党的百年征程上形成的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璀璨夺目,构筑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熠熠生辉。

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伟大品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汇聚起"再赶考"的磅礴力量。


(1)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人民心中激荡起继往开来、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结合材料,从文化的角度加以说明。
(2)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谈谈你对“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情境探究

材料一   中华民族对无限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揽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迈出了中国人遨游星汉的第一步。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升空,开启了中国人又一次探索太空的壮举。18年,从神舟五号到神丹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来停止。

(1)结合材料一,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对无限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的认识。

材料二   中国载人航天是从神舟系列飞船开始的,从1999年到2023年,不平凡的24年里见证了航天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而取得的进步和荣耀。从神舟1号到神舟4号的发射成功和回收验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可靠性,也为后来的载人飞船作了技术积累。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升空,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从2020年到2022年,载人航天工程通过连续12次发射任务,实现了神舟12号,13号,14号,15号飞行乘组的安全驻留,全面完成了空间站三舱“T"字构型组装建造。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开展的是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等其他相关任务。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其将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2)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中国飞天梦的。
(3)运用实践的特点,解锁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成熟的密码。

材料三   2023年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面向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

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艰辛探索与伟大实践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浩瀚太空令人神往,但是它对人类的要求极为苛刻。在攀登“天梯”的训练中,中国航天员们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低压缺氧耐力检查,相当于以15米每秒的速度被提升至海拔5000多米,航天员冒着氮气在血管中形成气泡甚至气栓的危险,忍受头晕恶心甚至休克的反应,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铸就辉煌、创造奇迹,离不开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在工程论证、立项时,就大胆提出技术大跨越思路,跨过国外从单舱到多舱的40年历程,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拿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为支撑载人航天事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科技人员又重点突破了高可靠性、逃逸系统、冗余技术等3道难关。一人飞天凝结万人心血。每次载人飞行,有超过10万名技术人员用齿轮咬合般的团结协作托举起英雄飞天。从几十年如一日刻苦训练、等待飞天的航天员,到甘做隐姓埋名人的广大一线航天人,他们的坚守与飞天的辉煌一起,构成了中国航天史上厚重的一页。

(4)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载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024-01-07更新 | 24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材料一: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探究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材料二:2020年10月21日,习近平主席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表示,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从历史走向未来,我们更应该传承英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沿着无数英雄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复兴之路接力奋斗。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传承英雄精神的依据。

材料三: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作战,从依法履行香港、澳门防务职责到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威胁,从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破坏活动,到积极参与对外军事交流合作和联合国维和行动,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现在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去的门槛。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述当前我们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意义。
2020-12-23更新 | 28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东北这片热土,实地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沿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9月28日上午,习近平来到辽宁抚顺,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参观了雷锋纪念馆。他说,雷锋是一个时代的糟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楷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不断闯关夺隘,需要不断涌现新的时代楷模。干事创业离不开精气神,这里曾涌现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这样的民族脊梁,这里曾矗立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这样的精神高地,其中所蕴含的信念力量、大爱胸怀、忘我精神、进取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也一定能为振兴东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并说明弘扬雷锋精神对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干事创业离不开民族精神”的理解。
(3)围绕深入推进东北振兴这一重大课题,实地考察调研,请你就如何振兴东北地区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20-08-20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