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2 题号:15372466
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对此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种立法
C.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特定的生产方式
D.法维护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关于“法制”和“法治”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     
A.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B.任何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的都必然实行法治
C.法制的标志是有完备的法律,法治则是依法办事
D.法制和法治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23-04-08更新 | 52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意味着民法典是在现行宪法的基础上制定的
②“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表明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
③“调整民事关系”意味着民法典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民法典是由道德风尚来保证实施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6-30更新 | 14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0-08-06更新 | 2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