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联系的普遍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8 题号:1552505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轮明月,朗照千年;青绿千载,山河无垠。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2022年央视春晚的亮相惊艳四座。该舞蹈诗剧以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北宋青山绿水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以时间为主轴,以“青绿”为视觉主色调,通过舞蹈、绘画等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展现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气息。作品遴选与青绿山水画作相关的传统工艺技法,如养蚕、缫丝、制笔、磨石、篆刻、装裱等,融合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以打破时空的蒙太奇手法为从事相关技艺的手工艺者描摹画像,使其与少年画家王希孟在时空的交点上共同构成一幅色彩丰沛、情感浓烈的人文历史画卷。《只此青绿》着力呈现宋风雅韵中华传统美学的舞台视听盛宴,让观众跟随画卷的展开,走近画家王希孟的内心,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之中。

自2021年8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只此青绿》先后在16个城市演出50余场,不仅引起“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青绿热”现象,更收获了来自各地粉丝和观众的如潮好评,许多忠实观众“跨城追剧”“二刷三刷”。


(1)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彰显了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说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什么能如此惊艳观众
(3)假如你的一位朋友没有看过该作品,你想要向他推荐,请你拟写两条推荐词。
要求:涵盖作品特色,朗朗上口,每条推荐词2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材料一: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呼吁工匠精神回归的总动员。
材料二:截止2015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其中日本为全球最多,多达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这些国家的长寿企业普遍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热衷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这种特质被称之为“工匠精神”。而据我国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内资企业相对“短命”,近半数的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即时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和产品的品质灵魂,从而造成我国企业“死亡率高发”。
(1)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据此有人认为,劳动者和企业只要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我国就能建成“制造强国”。请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2)结合材料二探讨我国企业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摆脱“短命”的命运。
(3)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召开“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主题班会,请你就如何向大国工匠学习谈谈自己的两点打算,拟出一份要点或发言提纲。
2017-08-09更新 | 15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8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保护气候的决议以来,经历了21年马拉松式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200912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哥本哈根会议,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被喻为拯救地球最后的机会,其主题为气候变化


(1)当今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材料二: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2)为什么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材料三:20091125日,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3)请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合理措施。

材料四: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但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模式,更应该是一个发展问题。当前,发达国家扛着应对气候变化的道德旗帜,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卖力向世界推销低碳经济概念,设置相关议题,使得低碳经济、温室气体减排成为新的国际游戏规则。


(4)历史上欧洲发达国家从新航路开辟以来,对亚非拉地区进行过哪些形式的经济侵略?
(5)一战结束后、二战结束后及当今世界,国际大国分别制定过什么国际政治游戏规则?其实质分别是什么?分别给当时的国际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五: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低碳经济这个词汇成为热门话题,实施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政府宣布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近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


(6)结合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材料六:在发展经济与保持环境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污染环境。有了这样的思想,高污染的企业,就敢沿河而立,倾排污水,结果河水变质;高耗能的企业就能借地生财,滥采乱挖,结果青山失色;企业身处闹市,照样排烟吐尘,结果污染空气。不难看出,此种发展,不顾环境,不计代价,不问未来,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


(7)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2016-11-18更新 | 90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把握中国发展的时和势的合理性——论“中国信心从哪里来”。我们坚信,尽管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发展的“时”依然总体有利。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定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我们坚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国发展的“势”不可阻挡。这是厚积薄发的发展之势,经过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深厚积累和不懈探索,我国经济有足底气应对风险挑战;这是合作共赢的开放之势,中国坚定不移向世界打开大门、与各国深化合作,顺应时代潮流,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坚持了那些哲学道理。
2020-04-21更新 | 2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