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主体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7 题号:15535542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铸就苦难辉煌,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在这一百年中,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行改革开放,并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1)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谈谈你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解。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意义。
2022·江苏·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宪法修改是必然之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宪法修改是在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基础上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的修改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意愿、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这次宪法修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八国家根本法,体现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
(1)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并结合材料对宪法修改的合理性加以阐述。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101日施行。《民法总则》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也克服了原有法律中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内容,增加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内容,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已有的分则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
(2)根据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阐述《民法总则》制定过程如何处理与《民法通则》的关系。
(3)民法总则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先贤法治文化及其哲学智慧,请列举两条与法治相关的古诗词、名言。
2018-06-15更新 | 4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100名“改革先锋”评选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受到表彰,从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到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从“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到持续开展“最美人物”“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的评选,这些活动都在诠释着党和国家对来自各行各业的引领者,对出自于平凡生活中的示范者的尊崇,也在彰显着新时代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美好风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知识,分析我国开展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原因。
(2)上述榜样的先进事迹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2020-12-29更新 | 25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是生命的最美绽放,是历史的进步动力。

材料一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续写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发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材料二   中国人向来崇尚劳动、勤于劳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崇劳尚俭思想,凝聚着博大精深的劳动智慧。劳动者的形象,随着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迁。一开始,是高炉卫士孟泰,是铁人王进喜;到后来,是数学家陈景润,是科学家彭加木;再后来,是产业工人许振超,是篮球明星姚明;到如今,是研究发动机的孔祥俊,是搞生物科技的潘峰……变的是面孔,不变的是精神。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弘扬劳模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弘扬劳模精神的意义。
2023-12-18更新 | 2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