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遗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7 题号:1574656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0月11日宁夏引黄古灌区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宁夏引黄灌溉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远溯到秦汉,历经沧桑变化从未中断,是国内四大古老灌区之一,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塞北江南”的美誉。自秦代以来开凿的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七星渠、美利渠、羚羊寿渠、大清渠、惠农渠、西干渠、东干渠、跃进渠等古渠仍在汩汩流淌、惠泽千秋。
两千多年来,勤劳勇敢的人民变“黄河水患”为“天下黄河富宁夏”,源远流长的引黄灌溉历史在古峡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水利遗产,积淀了宝贵的文化遗存。无坝引水、激河浚渠、埽工护岸等独特的工程技术,在千百年的持续运行中,衍生了独特的灌溉文化。近年来,宁夏加大力度保护自然与人文景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传统灌溉工程技术不但没有被时代所遗忘,反而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统灌溉技术不但没有被时代所遗忘,反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动力的知识分析宁夏引黄灌溉发展的历程。
(3)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让“世遗”留得下“活”起来,成为人类共有的财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请你为宣传宁夏引黄灌溉技术工程拟两条标语。
2018-05-08更新 | 11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的特有时间知识体系。它所描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一般过程,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从黄河流域逐步为全国各地采用,并流传到世界各地,它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积累和结晶,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其蕴含的尊重规律、顺应自然的思想,仍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也生动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意义。
(2)运用规律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对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对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请你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7-07-17更新 | 150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我国文物众多,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国文物遭受破坏或不合理利用的事件时有发生。辽宁绥中一段野长城在修缮中被抹为“平板路”,杭州博物馆文物厅内录制娱乐真人秀节目,“国保”南京朝天宫被借给房企做活动……这些行为或现象无不让我们震惊甚至愤怒。
2016年,我国加大对文物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沈阳故宫大政殿本世纪首次维修,山东启动“三孔”古建维修等100项文保工程,内蒙古首次大规模保护修复古代壁画,山西95处600岁以上“国保”古建筑整体修缮完毕,北京修缮历史名园16项文物古建,甘肃麦积山石窟开始修复6个病害严重洞窟,河北修复辽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真容木偶像”,等等。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文物的开发利用与维修保护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对文物的维修和保护。
(3)如果让你参与到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列举你应该开展的工作。(至少两条)
2017-04-07更新 | 1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