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48 题号:15792099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跨海梁式石桥——泉州安平桥建造时采用了洛阳桥“长桥没基”的成功方法,但当地港道水深泥烂,抛散石容易陷落,无法筑牢桥墩的基础。当地人民想出了“睡木沉基”法——在泥滩上将椿木平列分层交叉后垒压大石条,木头排渐渐沉陷至港底承重层,从而奠定桥墩的坚实基础。材料表明( )
①近山识鸟音,实践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吃一堑长一智,实践推动了造桥技术的深化发展
③造烛为照明,获得真理性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④真理性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福建漳州·三模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英文单词“dragon”(龙),指的是欧洲神话中的一种虚构动物,体格庞大,形象凶悍;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带有美好的寓意,是吉祥、高贵、勇敢的象征。今年,中国国际电视台在报道“新春龙舞挑战赛”活动时,把“龙年”译为“LoongYear",把“龙舞”译为“LoongDance”。依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同的社会实践决定了中欧对龙的认识存在差异性
②对龙认识的差异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③对“龙”翻译的相关改变体现了国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④中欧对龙的认识都源于客观存在,说明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30更新 | 11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2023年7月,山东农业大学小麦生物育种团队建立了快速基因克隆技术体系——性状关联突变体测序技术,在小麦中克隆到一个新型抗条锈病基因YrNAM。这一重要科研成果将为小麦抗病机理研究、生物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及技术支撑。这体现了(       
①世界上不存在人类无法认识的事物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性活动
③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推动认识深化发展             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物质性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29更新 | 4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我国人民摸索出了一套传统的草料贮存方法,但运用这套方法,草料容易发生霉变,牲畜不愿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发明了一种乳酸菌剂,使青贮饲料既能减少养分损失,又能长时间保存,还有利于动物消化吸收。这体现了(       
A.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利用客观规律
B.实践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认识的发展程度
C.现代科技发展使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D.人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023-11-11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