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9 题号:158572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经过近年快速发展,已成为数字经济大国,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2022年2月,东数西算(“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将促进我国数字产业化一体化协同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7月30日凌晨,经过90分钟惊心动魄的“空中飞越”,中建交通、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船重工共同承建的重达8.1万吨超长转体双翼钭拉桥--河北保定乐凯大街跨京广铁路转体斜拉桥空中转体成功,打破了世界桥梁建设史上转体重量、转体跨度、转体直径的纪录。此次大桥实现空中完美转体合龙,又ー次展现了中基建的强大实力。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并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范建设,尤其是我国交通运输科技水平从跟踪追赶为主,进入到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新阶段。高速铁路、特大桥、离岸深水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或领先行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交通装备走向世界市场。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020-02-07更新 | 18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长三角,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动长三角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不仅有利于长三角“强身健体”,使长江经济带的“火车头”牵引力更强,也有利于探索更深层次区域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先后分别表决通过各自省份的《关于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决定》,并发布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研究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要求国务院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作为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搭建起了“四梁八柱”。

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人员相亲,文化一脉。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必须积聚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力量,重视文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共筑文化发展高地”。同时,纵观纲要全文,“一体化”是理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词。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必须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加强各地各领域互动合作,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共建共享+平等协商”等。总之,在统筹兼顾中纲举目张,在总揽全局中齐头并进,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从而汇聚成推动中国发展的综合优势。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的出台是如何彰显我国制度的显著优势的?
(2)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必须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某校学生会准备以“延续文化脉络,共筑文化高地”为主题组织一场论坛,请你围绕主题自拟两个关键词展开发言。
要求:①围绕主题确定关键词,紧扣关键词撰写发言提纲。
②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知识加以阐述。
③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2021-01-17更新 | 11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但自2010年试点以来,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的补助标准多次下降。2018年,国家相关补贴更是在上一次标准的基础上下降20%,并以动力电池为补贴核心,设定能耗水平、车辆续驶里程、电池/整车重量比重、电池性能水平等补贴准入门槛。

某班几位同学就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进行探究,分别提出了如下观点。

甲同学:我国新能源汽车刚上市时价格较高,同时其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充电配套服务、电池更新等制约着消费,与国际新能源汽车巨头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国家财政补贴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乙同学: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适当补贴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其适时退出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丙同学:政府财政补贴只能是一个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终究要靠企业增强“内功”。


(1)运用“消费的反作用”“财政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联系材料中甲同学得到观点,分析说明财政补贴如何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产生影响。
(2)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乙同学的观点的内在逻辑。
(3)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谈谈企业应如何增强“内功”
2018-11-02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