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世界多极化 > 多极化趋势 > 国际关系 >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8 题号:15871803

2020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10月,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倡导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的新架构,是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基础上的政治对话平台和南南合作多边机制。

20年前,中非双方都面临艰巨发展任务和国家振兴使命,合作谋发展的愿望空前迫切,中非合作论坛应运而生。20年来,中非合作全方位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中非共同发展。论坛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成为国际对非合作和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帜,成为践行多边主义的楷模、坚持互利共赢的典范,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复杂多变的当今世界,中非合作持续推进,这源自中非双方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方针,互利共赢、务实高效、人民至上的理念,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多极化趋势”及“和平与发展”的相关知识,阐述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并不断发展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4月6日,沙伊两国外长在中国北京举行了双边会晤,并且在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宣布两国已正式决定恢复外交关系,这代表着沙特和伊朗已经正式实现了全面和解。此前,由于美国的干预,中东地区建立起了以防务关系为先导的安全架构,导致该地区国家的军费不断高涨,整个地区阵营对立,冲突不断,局势紧张。

在中国的构旋下,中东两个大国——沙特和伊朗同意结束长达7年的隔阂,恢复外交关系。在中国等国际积极力量的推动下,一股中东“和解潮”也由此开启:卡塔尔和巴林复交,沙特与胡塞武装就停火对话,叙利亚危机爆发12年来叙外长首访沙特;中东地区国家间也频频通过友好动作释放善意信号:土耳其外长时隔十余年首次访问埃及,双方决定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伊朗也正与巴林探讨恢复双边关系等。此前的敌对各方纷纷握手言和,中东局势迎来了久违的“外交之春”,阿拉伯国家内部和解之风盛吹。上述一系列求和之举充分表明,中东国家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战略自主意识不断上升,以独立自主代替依附倚靠,以团结和睦代替争端冲突,以合作互助代替割裂孤立,这一转型将直接推动地区秩序重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方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协作,增强战略自主,共同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如何看待中东地区所迎来的这场久违的“和解潮”。
2023-12-06更新 | 16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发展“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域大合作。这一构想得到了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原因。
2017-11-15更新 | 6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的经济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直接体现。近年来,受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遭遇瓶颈。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十九大后首次调研中强调,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实体经济是大国经济之本。各国对国际金融危机痛定思痛后获得的教训:大国经济唯有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上,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新时代的外交
新时代中国外交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中国的答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恒心不会变!共赢共享、互联互通的信心不会变!开放包容、亲仁善邻的理念不会变!责任担当、主动作为不会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提供了巨大的稳定性,为人类社会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注入了强大正能量,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了中国智慧。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新时代的中国智慧为什么能赢得国际的认可?
新时代的我们
青年、国家、时代,是彼此助推的浪涛。我们无需掩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就是中国梦的重要部分,但我们也深知,一只风筝要飞起来,必须站到时代的风口。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天你的使命是什么?也不妨写下你的答案,这个答案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
(3)结合材料,请综合运用所学的文化与哲学的知识,给自己写一封信。要求:字数200字左右。
2018-03-13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