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法律与生活 > 民事权利与义务 >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 尊重知识产权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4 题号:160440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因为在食品外包装上使用了“吃好点”标识,J食品有限公司被D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告上法庭。J公司认为,D公司的注册商标为“好吃点”,而自己使用的是“吃好点”标识,两者字体、读音、中文含义均不相同,在商品外包装上标注的“吃好点”只是广告语。D公司指出,“好吃点”商标自注册以来获得过较多荣誉,在全国范围内有极高知名度,J公司的标识仅对涉案商标作了文字调整,且标注的广告语与本公司经典广告语相同,这极易导致相关公众混淆和误认。


(1)J公司是否侵犯了D公司的商标权?请说明理由。
(2)本案中,谁应承担举证责任?简要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老字号是中国商业对品牌特有的称谓。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而最终统领一行。

◆遭遇侵权困境,依法维护权益

随着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涉老字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时有发生。“楼外楼”是杭州一家知名老字号食品企业,于2013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注册许可的商标。2022年初,该企业发现,某网络公司于2021年底在天猫平台开设“西湖楼外楼”旗舰店,在售的14个食品类礼盒商品的外包装、网页均标注“西湖楼外楼”,与“楼外楼”品牌商标近似。

据统计,“西湖楼外楼”完成订单900多笔,获利15.92万元。该食品企业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庭经过审理,判定某网络公司承担了相应民事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民事权利和义务的知识,分析法庭判决结果的依据及某网络公司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学习逻辑思维,提高思维素养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工艺技术独特、设计制造精良、产品服务优质、营销渠道高效、社会广泛认同的品牌(字号、商标等)。

某中药堂,创建于1669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2)有人认为:要么历史底蕴深厚,要么取得社会广泛认同,要么设计制造精良,符合这些条件就是中华老字号,所以该中药堂是“中华老字号”。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4-05-16更新 | 15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案例一   S荔枝是H市公用区域农产品品牌,2019年3月,H市农技中心取得“H市S荔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丁公司于2019年7月注册“S荔枝”商标。2022年5月,丁公司通过保全证据公证,以海口乙公司在包装箱上使用“S荔枝”侵犯其商标权为由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认为,“S荔枝”是地方政府打造的特色农业品牌,“S荔枝”作为注册商标在区别商品和服务来源方面的显著性较弱,乙公司对“S荔枝”的使用(并非商标性使用),不构成对丁公司注册商标权的侵犯,判决驳回丁公司的诉讼请求,并由丁公司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案例二       C市B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先后开有三家火锅店,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H市D公司火锅店于2018年5月开业。B公司发现D公司的门店装潢包含的巨龙倒悬等17元素与其门店装潢相同或者相似,极易使消费者误以为二者存在特定联系。之后,B公司以D公司存在不正当竞争为由提起诉讼。

省高院审理后判决,D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与B公司相同或近似的17项装潢,并赔偿B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100万元。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

据此,有人作出以下推理,

①只有“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才构成不正当竞争,我的公司没有“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所以,我的公司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②商品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装潢,我公司(服务公司)不是商品经营者(仅提供服务,不提供产品),所以,我公司可以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装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评析上述两案例的判决依据,并总结两条对企业经营和维权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评析两条推理的结论是否保真。
2024-06-01更新 | 14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医疗用品公司是注册商标“稳健医疗”的权利人。2022年2月,刘某联系黄某购买印有“稳健医疗”注册商标标识的口罩包装袋。黄某随后按刘某提供的样品订制并实际交付25万个假冒的“稳健医疗”品牌包装袋。3月,刘某从别处购买46万个无任何标识的口罩,装入假冒“稳健医疗”包装袋中并进行封口,通过微信朋友圈对外进行销售牟利。后公安机关将刘某、黄某抓获。经核实,刘某通过微信销售假冒的“稳健医疗”医用口罩1万余个,销售金额37万余元。经检测,该假冒“稳健医疗”医用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不符合标准。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已依法对二人的行为作出判决,进行惩处。


本案具有较强的司法引导意义,请运用《法律与生活》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2022-07-21更新 | 2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