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法治中国建设 > 法治国家 > 法治国家的内涵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6118653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于是,有人说,民法典的出炉意味着建设法治中国取得显著成果,法治建设的目标已实现。


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作出了严格规范,限定执法前提,要求国家安全机关行使相关职权必须是依法执行反间谍工作任务、调查间谍行为、因反间谍工作需要等法定情形。并且严控执法限度,明确不得查封、扣押、冻结与间谍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财物,查阅调取不得超出执行反间谍工作所需的范围等要求。

此外,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还明确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反间谍工作协调机制,规定了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等在反间谍工作中的安全防范责任。


结合材料,分析新修订的《反间谍法》严控执法限度的必要性。
2023-07-21更新 | 7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取得丰硕成果,红色旅游日益受到大众青睐,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得到更好传承。

根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同时,红色旅游的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相关统计数据预测,2023年我国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单从游客数量上来看,红色旅游已占国内旅游产业逾四分之一的份额,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目前,多地出台了有关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继2019年山西省率先出台《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后,2021年1月1日起《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施行,同年7月1日起《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施行。此外,福建省龙岩市、湖北省黄冈市、广东省汕尾市等10多个地级市也通过了保护红色资源的地方性法规。

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制定红色资源保护法的议案,建议在国家层面总结各省市红色资源保护立法经验,加快推动红色资源保护法的立法进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人大代表提出加快推动红色资源保护法立法的理由。
2023-12-06更新 | 115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民法典》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民法典》的总则编草案,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陷;对于“霸座”“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的乘坐行为,在目前治安管理处罚法之外,以民法的形式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法律制裁。《民法典》内容真正体现民有听呼,法有所应。


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请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评析。
2024-01-26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