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 推动认识发展 >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3 题号:16147402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大量阅读历史文献和实例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的中国建筑历史,不只是“照着讲”古人做过的事,也能启发后人“接着讲”出新的建筑来。他生动地将木建筑里的斗、拱、梁、椽这些构件,称作建筑上的“词汇”;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梁柱骨架结构,称作建筑上的“语法”。这就是“斗拱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照着讲”是“既知其表又知其里”的思维抽象
②“接着讲”出新的建筑来离不开人们的创新思维
③对“斗拱结构”外部特征的直观认识是“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感性具体
④梁思成的认识是由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毛泽东说:“当我们观察一件事物时,第一步的观察只能看到这件事物的大体轮廓,形成一般概念。好比一个初来延安的人,开始他对延安的认识只是一般的、笼统的。可是当他参观了抗大、女大以及延安的各机关学校之后,他采取了第二个步骤,用分析方法把延安的各部分有秩序地加以细细的研究和分析。然后第三步再用综合法把对各部分的分析加以综合,得出整体的延安。这时认识的延安就与初来时认识的延安不同,他开始看见的是整个的延安,现在看见的也是整个的延安,但与开始的了解不同了,现在他对延安就有了科学的认识和具体的了解。”对此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①第一步的观察是通过感性具体获得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
②对延安的各部分的研究和分析获得了对延安整体的认识
③对延安的认识最后实现了科学的多样性统一的整体再现
④从分析延安各部分到综合是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21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一位工人要查清堆放在荒地上的塑料管的数量,但大量管子堆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无法数清,手边又没有工具可以借助。这位工人想了一个办法,拔了一把草棍,一根根插到管子里,直到每个管子都插完,然后把草棍收集起来,查清了草棍,就知道管子的数量了。这位工人(     
①运用了迁移的方法,为创新思维搭建了由此及彼的桥梁
②完成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转变,实现了认识的发展
③发挥发散思维的作用,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④运用超前思维,在辩证否定中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04更新 | 4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云南大学的研究团队发明了多年生稻的方法,建立了多年生程理论体系,培育出多年生水稻品种。该团队于1997年开始试验;2016年开始大田试验,对各环节耐心测试:2022年10月测产成功,3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认定。多年生稻研制成功表明(       
①追求真理的过程受各种条件限制并非一帆风顺
②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认识客观事物
③来源于实践的科学理论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④认识过程需要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10更新 | 7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