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1 题号:1620907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文件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把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井冈山神山村山多地少,当地历来有种茶、手工制茶的传统,茶品质量也很高,但规模小、布局散、茶产品流通不畅。针对这些问题,神山村因地制宜,根据农民的种养习惯、地理气候条件、茶树生产周期、区域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整合种茶布局,探索标准化制茶流程,提高制茶的工作效率;把建设茶叶基地作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特色茶产业,把握市场动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方式,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实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神山村将种茶、制茶传统发扬光大推动了乡村振兴,请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知识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桥史上里程最长、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通道项目。秉承担“责”不推,担“难”不怯,担“险”不畏的信念,工程建设者们历经成百上千次的空验,不断克服小空间、高水压、恶劣现场环境等不利因素,解决海底深埋沉管隧道等世界级难题,最终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为现实!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运动是有规律的”知识,谈谈港珠澳大桥是如何建成的。
2019-12-04更新 | 8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当初,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面临诸多的技术难题,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态难题”。港珠澳大桥跨越的伶仃洋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最大栖息地。中华白海豚被称为“海上大熊猫”,是世界濒危海洋哺乳动物之一。为确保大桥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降至最低,港珠澳大桥的各项环保措施“史无前例”。最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什么能实现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
2020-01-26更新 | 7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 2016年冬进入取暖季以来,东北多个地区又遭十面“霾”伏。强雾霾事件既有气象原因,更有污染排放等人为原因。
材料二:《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协调,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全民积极行动起来,用零容忍的态度攻克污染防治问题,才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1)结合上述材料一,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说明我们在发展过程如何更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2017-03-17更新 | 2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