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1622824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结合材料,分析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经过几十年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从科幻小说里的概念,变成了当今科技发展的主流,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能够比人类更出色地解决问题,比如大数据筛选等。然而,某些人类擅长的领域里,机器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常识推理、提出精彩的问题以及“跳出来”想问题等。公众号“清华研读问”曾经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同学们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提到最多的是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的威胁,占37%:这当中23%的同学担忧人工智能会拥有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从而使得人类失去对其控制,另外14%的同学担忧人工智能将在各行各业与人类竞争工作机会,并最终取代人类。
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发展。
2018-06-12更新 | 3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2015年12月20-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城市的特色应当呈现为各个时代、各具风格特点的历史建筑?一座历史性建筑,带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气息,从它的建筑结构、牌匾画幅、装饰雕刻,都能领略到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保留历史建筑的风格,可以延续城市文化传承的血脉,也是为城市建设增加设计借鉴,甚至可以让城市的建筑生态有更丰富的内涵。在现代高楼大厦逼仄的空间里,历史文化建筑点缀其中,市民在历史文化中穿梭,能感受到对城市历史沧桑感的认同。让城市发展更“自然”一些要把握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和谐共生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性,内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控制对自然环境最小的人工干扰,最终实现从摇篮再回到摇篮的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应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的和谐共生。
2020-05-14更新 | 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是中华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也是当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进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可成缺的源头活水。然而,如何平衡古籍的文物性与文献性,既做好古籍的修复保护、保住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又能使古籍上的文字走出故纸尘封、与更大范围的读者和研究者见面,是古籍工作一直以来面临的一大难题。

所幸的是,现代科学与信息技术为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间的矛盾提供了可行路径。利用扫描、微缩等技术手段,让古籍的原始面貌以数字化的形式完整清晰地保留下来,有效避免了人为移动或翻阅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伤,大大方便了阅览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可借助AI技术,对古籍进行规模化、系统化的字符识别和录入,搭建古籍全文数据库以及各类知识库,实现全文检索、文本比对、自动标点、数据分析等功能。这些技术应用在提高整理研究效率的同时,还拓宽了相关人文领域的研究视野,丰富了古籍挖掘利用的方式手段,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古老典籍更好走近大众,滋养心灵,为民族复兴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分析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之间的矛盾。
2024-04-10更新 | 3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