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科学立法 > 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16234757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某校政治兴趣小组就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进行资料的搜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法治经济       国家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法治在我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中将发挥着愈加基础性的关键作用。首先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因此我国市场经济相关立法工作加连推进,《网络安全法》等数字经济立法框架初步形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法律得到修订。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建设和维护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维护,关键在于统一的制度供给和统一的执法标准,而只有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才可以实现市场监管的公正和统一,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如果地方司法部门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尤其是出现对法院审判、执行的干预现象而不能维护全国统一的法律权威性,就很难真正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因此,中国正在探索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另一方面,更要杜绝地方政府对司法活动和市场纠纷的干预。只有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完善司法体系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才能成功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如何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任务二】法治经济       人人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法治与市场相辅相成。没有高水平的法治,就没有现代化的市场。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是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离不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2)运用“全民守法”的知识,为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企业经营者提出两条建议。

【任务三】法治经济       我来发声


(3)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请为法治宣传教育写两条标语。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

材料一   T市位于黄河流域,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人们还存在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和浪费的现象,亟需促进农业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材料二   近年来,黄河流域内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脆弱、水沙关系失调等问题相互交织。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黄河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黄河保护法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相关部门多次公开征求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和立法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经三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高票通过,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长江保护法之后,我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标志性立法成果。

该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1)水资源事关农业现代化,事关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T市应如何促进农业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及内容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
2023-05-31更新 | 39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反间谍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简称反间谍法)于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施行。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会同七部门组建工作专班负责起草工作,广泛听取部门、地方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修订草案)》。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该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是我国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部重要法律,也是规范和保障反间谍斗争的专门法律。

本次修改反间谍法遵循以下思路和原则: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更好维护国家安全。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现行反间谍法实施中存在的“间谍行为”概念不清晰、安全防范制度不健全、行政执法赋权不足等重点、难点问题,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三是兼顾赋权与限权,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四是注重系统观念。立足我国反间谍工作实践,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加强相关法律衔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反间谍法律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立法的知识,谈谈对我国修改反间谍法的认识。
2024-01-24更新 | 13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南京市坚持深化改革,依法治理,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材料一   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宣誓与公民礼敬宪法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用四种颜色解析立法工作.围绕铭记南京的“黑色记忆”,制定《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围绕保护与传承南京的“红色文化”,制定《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围绕保障南京市民的“蓝色幸福”制定《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围绕推动南京的“绿色发展”,制定《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南京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对流域内单一物种进行联合保护协同立法,2022年10月24日,由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推动、苏皖两省三市协同立法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实施。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阐释南京市人大及常委会是如何不断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面对建设和住房领域企业的严峻形势,南京市栖霞区住房和建设局,深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辖区建筑企业复工复产。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倡导“一提醒二告知三处罚”模式,滚动开发《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通过公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送到相关企业,及时进行告知和提醒,着力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在准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立法精神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南京市建委和市房产局“免罚轻罚清单”,着力提升企业在涉企执法案件中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治政府”的知识,分析当地住房和建设局采取以上措施的依据。
2023-06-22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