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法治中国建设 > 法治国家 > 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162699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公开发布。计划中强调,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中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粮食安全保障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多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审议。


(1)有人说:只要做到了科学立法,就能保障好我国食品安全,对此,请你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角度加以评析。
(2)请从“法治国家”的角度,就如何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提出两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提高立法质量、制定良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融入一部部具体法律当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公平正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生命线,国家机关必须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发挥法治对国家现代化的保障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人民是实现现代化的主体,也是践行法治的最主要力量,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人民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营造整个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法治国家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07-03更新 | 118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这一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6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件,现行有效法律从去年年底的274件增至291件。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我国由此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这部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一部以人为本的权利宝典。伴随民法典的落地实施,“人民至上”的法律光芒照进现实。2021年“六一”儿童节,全国的未成年人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立法机关的礼物,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6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法治大礼包”,法律条文从72条增加到132条,字数从6000多字扩充到16000多字,几乎每个重要条文都进行了修改,目的就是为了全方位呵护“少年的你”。2021年“八一”建军节,广大官兵也收到了一份厚礼,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自8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一个群体的法律地位,这是立法史上的第一次。这也是一部“浑身都是亮点”的法律,为“最可爱的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总之,哪里有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哪里就有立法机关的关注与回应。


有人认为,“只要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就能实现依法治国”。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2-06-01更新 | 12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宪法关于地方政权建设规定的立法实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如下修改:

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职权。”

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应当合理安排会期和会议日程,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说明修改地方组织法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2022-07-20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