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影响的来源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63230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先后考察了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三苏祠。三苏祠陈列有三苏家训家风、生平成就、东坡书法碑林等。

三苏祠专门陈列有苏母教子的蜡像。苏母给苏轼、苏辙讲《范滂传》(范滂,东汉名士,因反对宦官集团而遭到陷害)的故事。范滂在监狱中和母亲诀别时,因不能尽孝而遗憾。苏轼问母亲:“我如果成了范滂,母亲同意吗?”苏母说:“你若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母吗?”

三苏祠陈列的苏轼所作的《记先夫人不残鸟雀》讲述了他自己小时候救小鸟的事。苏轼家中的一只调皮的花猫捕着了一只桐花凤,尽管苏轼兄弟尽力救护,小鸟还是死去了。苏母问明情况后,便教育他们说,做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


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因素在于家庭,在于父母,尤其是来自母亲的教育。请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参观三苏祠的观后感。
要求:①围绕主题阐述家教对人的影响。②逻辑清晰,论证正确。③字数在150个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彦夫,一个用极限人生演绎人生极限的战士,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先后荣获全国“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并入选2021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朱彦夫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16岁入党,参加过淮海、渡江等上百次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10次负伤、3次立功。1956年,他主动放弃荣军修养院的特护待遇回乡,自立自强,开启了新的人生之路。195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的时间里,为脱贫致富,他拖着残缺病体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为弘扬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后人,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历时7年,完成了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朱彦夫一生都在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他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他的价值追求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朱彦夫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

2014年,朱彦夫所在村建起了“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展馆内展出图片2200余幅,实物860件,向人们生动地再现了朱彦夫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杀敌;回村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退休后为教育激励后人,用嘴衔笔、残肢抱笔,顽强创作的一个个动人场景。目前,该展览馆已接待各地学习访问团数百个、学员数万人,成为当地重要的教育基地。2022年1月25日,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结合材料并运用“人的价值”相关知识,说明朱彦夫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原因。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当地修建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义。
(3)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敬仰英雄。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学习英雄”写出两个发言要点。
2022-07-06更新 | 48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下面问题的思考。
房子可以遮风避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雕刻彩绘?茶碗器皿能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烧制出各种图案?语言可以表达意思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有讲求韵律的诗歌?
2021-11-07更新 | 3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9月23日是我国第四个农民丰收节。农民丰收节于2018年设立,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其目的是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也引导大家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某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学校通过主题班会、粘贴海报、校园广播、主题黑板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展开了食堂督查、表彰先进等具体行动。通过本次主题系列活动,让师生了解了我国以及人类当今粮食安全的一些知识,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粮食观,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和践行光盘行动。

材料二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回望100年峥嵘岁月,“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红船,不管停靠在哪里,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化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基因。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某校开展“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进入新时代为什么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2021-11-16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