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法治中国建设 > 法治社会 > 法治社会的内涵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6 题号:16361215
在某市街道两侧,法治漫画和以案释法的法律小故事文化墙随处可见,形成了普法文化街、“一街一室一园”普法文化圈。这种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居民阐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人们逐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新思维。开展全民普法有利于(     
①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消除社会主要矛盾
②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将全民普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建设法治社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和实施一年来,法治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有力保障了民事关系和谐有序、社会稳定安宁,让每个人收获更多切切实实的“法治红利”。由此推知(     
①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②《民法典》的实施较好的发挥了法的社会功能
③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④全民守法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社会基础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021-10-01更新 | 31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全国“八五”普法规划4个专项工程之一。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已培育“法律明白人”394万余名,基本实现“法律明白人”在每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名词解释
法律明白人是指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村(居)民。
①体现党的自我革命,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②体现共产党员带头作用,助力党进行社会管理
③促进法治乡村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促进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6更新 | 31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从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网络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到新法正式公布、施行时回应社会关切、同步进行解读,再到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发布网络法治典型案事例、集中开展以案释法……网络法律法规全面普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网络法治观念为培育健康向上、文明法治的网络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由此可知,加强法治社会建设需要(     
①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③人们理性表达诉求,用合法手段解决各种纠纷
④加强行业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06更新 | 3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