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1 题号:1641735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既是对文明变迁的历史反思,也是对当今世界的现实观照;从强调“征服自然”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并生”,这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坚持问题导向和注重实践检验的活的思想。

回望近年,走进云南施甸大亮山,老百姓称道最多的是杨善洲留下的漫山“绿色存款”;河北承德塞罕坝游人如织,三代务林人接力造林护绿的故事令无数人动容;高颜值的厦门走出了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了新思想的引领作用。展望未来,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将以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完成奠基。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有人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始于理念上的革命,又不止步于理念。


结合材料,请运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借东风”的情节被人们所熟知,但在没有现代天气预报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借东风”只是一种美好的畅想。如今,数值天气预报逐步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时效大幅提升。

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用高性能计算机把未来天气“算”出来的科学。天气预报员们预报天气就像在用计算机解一道非常复杂的数学题。大气运动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将这些规律编写成一系列数学方程组,其中包括运动方程、热力学方程、连续方程、状态方程及水汽方程等,再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求取这些方程组的近似数值解,得到未来天气发展变化状况,就是数值天气预报。

尽管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但它依然是一个概率问题。比如对降水的预报,一般会给出降水的概率,即可能性问题。这种天气预报既反映了天气变化确定性的一面,又反映了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程度,因而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知识链接:数值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

第一步:进行气象观测,即利用气象卫星、探空气球、自动气象站,得到降雨、气温、气象、风向、风速等基础数据。

第二步:将观测数据输入数学方程组中,通过大型计算机进行运算,得到各种预报数据。

第三步:天气预报员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天气图,结合当地天气预报学经验,做出具体的天气预报。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数值天气预报所运用的辩证思维方法。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天气预报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进行说明。
2023-04-23更新 | 34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10月16上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六个月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这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空间站时代。

载人航天工程是困难极大、风险极高的系统工程。1992年,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先发射载人飞船,后发射空间实验室,再建造空间站。以发展国家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同舟共济、奋勇攻关,课题组成员全国奔波调研2000多个日夜,经数百次严密论证、反复协调与审定终于设计出全新的测试发射工艺流程,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行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重要的步伐。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当前,空间站工作以科学研究和空间应用为主,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成果将促进人类进一步扩展活动领域、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过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的。
(2)某学校准备组织开展“学习和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一系列活动,请你策划两个活动方案。
2022-05-24更新 | 15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使用“现代化”或“近代化”等概念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为后人继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

我们党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此后,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带领全体人民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即“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自此我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领导力量、依靠力量、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实现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理论概括,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023-10-13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