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含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8 题号:16922898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全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20年的32189元。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向一大批国家联动发展,让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近年来,中国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和完成“一带一路”项目,进一步促进其GDP增长、社会发展和减贫。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勇于探索、敢闯敢试、实事求是,走出了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和根本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再次证明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如何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13年12月23-2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地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把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国情、粮情、世情旷世举措,上升为与金融、能源安全并行的三大战略,必将从体制机制加以固定,铸就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安全基石。全国人大农委委员张晓山表示,此次中央罕见地重视粮食安全,除了近年来粮食自给率下降外,另外一层“醉翁之意”恐怕与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建设有关。张表示,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主张城镇化应该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单纯土地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城乡之间的差距要缩小,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投入要增大,而不大搞特搞土地城镇化,地方政府的财源——土地财政又会大大缩水。
材料二:2013年第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波动较为频繁,市场需求及政策性因素对其价格影响尤为明显。具体来看。4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受禽流感疫情影响,其价格一度出现下跌,但持续时间不长。5月初,在临储玉米收购政策时间延长及市场需求好转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触底反弹。不过,5月下旬,产区迎来自然晾晒粮源上市小高峰,国内玉米价格也在前期急涨过后顺势高位回调。6月份以后,随着产区农户余粮水平的进一步下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大部分温和上扬。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别说明党和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稳定玉米价格提出合理化建议?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
2016-11-26更新 | 44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罕见大幅下挫,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阴魂不散,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

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1月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再答“时代之问”。习近平强调,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要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坚持协商合作,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今世界该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2021-02-23更新 | 27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今日之中国,“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交相辉映,各大媒体纷纷发力融合发展。材料一:受线上销售渠道扩张、读者阅读习惯转变、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大约从2002年到2012年间,传统实体书店遭遇了“倒闭寒流”。近年来,在全民阅读浪潮和国家对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支持下,实体书店悄然回暖,不仅数量上升,而且经营更加多元化。“书店+咖啡餐饮”“书店+文创空间”“书店+特色主题”“书店+文旅”等新兴业态引人注目。2014年S书店挂牌“24小时书店”,不打烊书店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2019年7月,全国首家24小时5G无人智慧书店开业,向消费者提供便捷获取纸质书的新途径:读者注册会员后直接刷脸进店;书店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会员读者阅读偏好,更好地开展精准营销,提供给读者符合阅读口味的好书;读者将选择好的书放到机器识别区即可实现自助借书、还书、购书,通过扫码支付实现“一键买单”。2019上半年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上升10.82%,实体书店虽然规模持续扩大但整体销售仍呈现负增长态势,同比下降了11.72%。

材料二:一张桌、一盏灯、一本书,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不管你衣着光鲜还是衣衫褴褛,这盏灯对所有人发光……2014年,三联书店在北京播下了第一颗夜读的种子,自此24小时书店便在全国范围内如星火燎原般蔓延。有人说:24小时书店不符合产业运行的规律,在夜里12点至早上8点这个时间段营业没有意义。如果用100万元的经营成本去补贴几十个读者的需求,那就是一种浪费。有人说:文化地标对一个城市的品味来说相当重要。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


(1)针对实体书店规模持续扩大但销售负增长的态势,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的长远发展必须进一步激活自身的创新潜能。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书香”与“进账”的关系。
2020-01-18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