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真理的条件性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90 题号:16951154
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表明古人已经用肉眼对火星的运转作了比较准确的观察。17—19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如今,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②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发展中不断否定自身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探索真理中难免会犯错误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因为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体现了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真理具有条件性,其发展过程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18-09-06更新 | 22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换档降速,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变为7%-8%的中高速,2011年为9.3%,2012年为7.8%,2013年为7.7%,2014年为7.4%。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①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彼此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②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由于主体的方法、看问题的角度等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6-03-04更新 | 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论述。下列观点中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
②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③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正确认识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和普遍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18-12-10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