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7 题号:17197685
在地面环境中,将泡腾片扔进水里,就能看到气泡上浮,可在中国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因为浮力的消失,泡腾片扔进水球中产生的气泡不再上浮,而是相互挤压,将水球撑得更大,最后变成一个充满欢乐的“气泡球”。由此可见(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太空科学实验推动了人类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③获得真理性认识是太空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
④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查看更多[2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科学与技术在争论中发展。在伽利略发现惯性定律以前,亚里士多德的“没有力就没有运动”的说法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被认为是“科学”的;“蛙腿论战”是科学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论战,它推动了电化学、电学、电磁学等科学的发展和生物电的发现及电池的发明。这表明(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认识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争论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11-17更新 | 4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每年的高考阅卷中,都会发现很多网络用语,比如“PK(对决)”“PF(佩服)”“7456(气死我了)”等,令阅卷老师哭笑不得,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有专家呼吁,“一些网络用语只是民间语言,只有经过社会生活的历练和选择,或者是经过作家的选择和运用,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作为书面语言运用,所以提醒考生慎重使用网络用语。”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并非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认识应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③认识同样是社会性的活动                                                         
④作家的工作决定着书面语言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④
2016-11-26更新 | 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作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吴天一院士荣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荣誉。为研究青藏高原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生理特征”这一主攻课题,他扎根高原、无私奉献,提出了符合中国高原实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不仅保证五年14万青藏铁路筑路大军高原病零死亡,所制定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还被接纳为ISMM国际标准。这表明(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B.获取科学的实验结果是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
C.投身于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D.实现人生价值要在劳动中对社会作出独特贡献
2022-04-16更新 | 6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