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1719895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国家法律法规也应与时俱进。

材料一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与国内各方面矛盾和挑战叠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适应解决我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新时代中国法治实际相结合,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科学系统的法治思想体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我国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

材料二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职业教育被冠以“低人一等”的刻板印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2022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新职教法强调,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德技并修、因材施教,致力于打通上升通道,设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新职教法能进一步推动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学一技之长,成为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法治实践基础。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新职教法修订的合理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近20年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全面总结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准确把握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公民道德建设与公民素质提升开启了崭新的阶段,同时也呈现出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新纲要》。
2020-08-25更新 | 2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如何处理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上。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指明:“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20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后来,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加上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够深入,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出现了一些错误认识,大规模经济建设未能顺利推进下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的系列讲话纠正了很多人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错误认识,全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我们成功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新认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建设实践启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我党是如何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认识。
2020-02-10更新 | 13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目标是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运用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这一目标的合理性。
2019-11-28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