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真理的内涵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6 题号:17451373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进行了艰难探索和艰苦奋斗,不仅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而且提出了“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的指导方针。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走自己的路”,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擘画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经验的最新总结和时代升华。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知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的过程。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法”字当选2014年度汉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提高法治指数,建设法治经济,必须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法治,让交易更顺畅,让“无形之手”更稳健,在公平竞争中,各种要素才会在利益驱动下竞相涌动、良性共赢;法治,让信用更扎实,过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欺诈,都为法治所不容;法治也瞄准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纳入法治的框架, “无形之手”才有创造活力,才能“逼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
材料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提高法治指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
2016-11-26更新 | 173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发展历程重要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诞生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及其成果。
2018-12-09更新 | 6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7年开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 
这几档文化类节目制作者创新思路,克服文化灌输与道德规训的“积弊”紧紧抓住中国受众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文化的痛点,用人同情感凸显文学之美,用人文情怀加深节目厚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诉求,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 
但也有网友对这些节目提出了批评:有网友指出,这些节目的制作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还有网友认为主持人“尽说些漂亮而毫无营养价值的话”,或者吐槽其把“备课材料”念出来.网友们的不同评价,对文化类节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释材料中的文化类节目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和反思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网友的批评意见. 
(3)针对网友的批评意见,请你就如何改进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017-05-09更新 | 1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