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174625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

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演讲时强调,世界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我们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要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指出,事实再次表明,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世界各国要加强国际抗疫合作,积极开展药物研发合作,共筑多重抗疫防线,加快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如何共解“战胜疫情、建设疫后世界”这一紧迫的重大问题。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凝结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中华文明。但历史上黄河一直水患频繁,仅有记载的决口泛滥就有千余次。长期以来,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垦,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防风固沙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不仅使当地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制约了当场经济发展,也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沿黄九省区缺水争水问题突出,工业和生活废水对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也严重制约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经过长期、充分的调研,中央作出了“推动黄河流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

黄河横贯我国生态最脆弱的青藏高原、荒漠戈壁、黄土高原以及严重缺水的华北平原,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从黄河生态系统这一有机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分类施策。黄河上游针对荒漠化严重这一突出问题,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禁止乱砍滥伐乱垦;中游针对水土流失这一突出问题,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将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下游针对土地盐碱化、断流、地上河等问题,改良灌溉方式和种植技术,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加固两岸大堤。沿黄九省区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坚决打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攻坚战,同时也要解决好人民对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迫切需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中央决策的合理性。
(2)运用一个哲学原理,简要谈谈如何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2020-03-10更新 | 7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浙江成为“十四五”期间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示范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着力培育市场体系,支持个私经济发展,先富带动了共富;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乡村夜经济等,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进山海协作,制定财税优惠政策,鼓励沿海地区企业到浙西县市投资,浙西县市在中心城市建设“经济飞地”﹔推进县域社会建设,对省级医院、知名学校、艺术团体与浙西地区和县城合作给予财政奖励、人才激励……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浙江成为全国城乡收入比控制在2:1以内的唯一省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浙江经验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借鉴意义。
(2)运用“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的有关知识,说明浙江重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意义。
(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支持浙江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正确性。
2021-06-10更新 | 58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悬浮”和“下沉”作为基层治理中的一对矛盾,近年来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悬浮”治理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中心,通过设计方案、发布指令和分派资源等,将治理要素自上而下逐级配置到基层乃至个人。“悬浮”模式下,权力、政策、资源等各种治理要素都集中在上层,“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难以用到基层治理最为需要的地方,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的效果。

“下沉”治理是将治理要素“沉”到社区、街道、乡镇等各个基层治理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解决基层治理中的“悬浮”问题,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指出:基层治理需要“下沉”。该模式下,许多城市已构建“社区大党委—社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以党为“圆心”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同时,推进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互补共建,各驻区单位虽行政隶属不同,但主旨相通、目标一致,通过寻求利益契合点最大程度延长“半径”,“下沉”工作现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纠纷,有效服务群众;这也最大限度激发了群众自治的主动性、凝聚力,从而绘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360°无死角的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下图)


(1)通过“下沉”绘就了基础治理的“最大同心圆”。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阐述“下沉”是如何画好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的。
(2)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论证新时代坚持“下沉”治理这一主张的必然性。
2021-12-06更新 | 2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