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1 题号:17462506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是陆游61岁时被罢黜家乡山阴第六年所作,面对山河破碎,中原未收,小人误国,诗人郁愤之情喷薄而出。整首诗歌以愤为诗,诗便尽是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楼船夜雪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的基础
②镜中衰鬓能动地反映出诗人悲怆郁愤的内心世界
③借典故追慕先贤,创新诗歌创作规律使作品感人至深
④用铁马秋风描述战场画卷,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江西赣州·一模 查看更多[20]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对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规律有好坏之分,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律
③人们可以利用规律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④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16更新 | 56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河北、山东、吉林等地通过科技创新改造盐碱地,让昔日“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渐成沃野良田。盐碱地变良田(     
①摆脱了自然规律的束缚,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力量
②拓展了粮食生产的空间,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是利用科技创新实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具体体现
④说明事物总是朝着自身相反的方向无条件的运动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在积极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一些地方坚持“大食物观”理念,在盐碱度较高不适宜种粮的地方积极拓展其他适宜作物,最大限度发挥盐碱地效用。该做法说明(     
①不同方法的存在是最大化利用盐碱地的条件
②积极种粮是把握了矛盾主要方面的科学抉择
③盐碱地之间的差别决定了其利用方式的不同
④从科学理念出发才能找到利用盐碱地的良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05更新 | 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针对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有专家指出,中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被某些国家“唱衰”。 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被某些国家“唱衰”,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社会经济发展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志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起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A.①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②
2017-10-09更新 | 1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