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74625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首次低于1.5。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如持续低于该水平,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203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预期目标为1.8,这与当前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和有限的国土面积,人口和资源环境之间紧约束的关系仍然存在,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压力和阻力,因此需要采取稳步推进的策略,适度放开生育政策。“三孩”政策的实施,适合当下我国的现实社会环境,能够缓解相关社会矛盾,激发民众的生育动力,为未来的生育政策改革与社会发展打好基础。

我国调整生育政策,是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有利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从家庭的角度看,个体有生育、养育孩子,延续家族的传统需求,有生育欲望。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了人,社会也就无从发展,要解决生殖繁衍、社会存续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均约1000万人的规模持续增长;目前,约有35%的婴幼儿家庭存在入托需求,但入托率仅为5.5%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对养老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实施“三孩政策”的哲学依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以来,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逐步恢复,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导致煤炭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燃煤发电企业大面积亏损,影响了发电能力和意愿,进而引起全国电力供不应求。为确保能源稳定供应,相关部门推动煤企增加生产,同时深化燃煤发电的电价市场化改革。燃煤发电市场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的市场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阐明深化燃煤发电的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合理性。
2022-11-10更新 | 151次组卷
主观题-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是我国法治实践的一条基本规律。自1954年首部宪法通过,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我国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5次修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第五次修宪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监察委员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入宪。


(1)结合材料一,阐述2018年我国第五次修改宪法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材料二: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一桥飞架三地,将香港和珠海、澳门的陆路四小时压缩到30分钟,大大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促进三地的贸易投资、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共有三座通航孔桥、七座桥塔,桥塔设计结合了美感、文化、气候和水文条件,寓意深刻: “中国结”桥塔寓意着三地文化的交融,“风帆”双塔象征着一帆风顺,“海豚”塔所代表的是栖息在此的“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以及“行车安全”等的苛刻要求,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建设者们克服恶劣的海洋施工条件等困难,发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港珠澳大桥精神,奋战8年,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


(2)结合材料二,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如何发挥了意识的作用?
2019-07-09更新 | 19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如一阵和煦的春风向我们迎面扑来,给我们带来2017年初春的一场精神盛宴。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大会”引领人们感受诗词之趣,分享诗词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高度关照。
  从第一季开始,《中国诗词大会》一直走在创新路上。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
《中国诗词大会》造成万人空巷,普通农妇、高中学妹成为“国民网红”,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文化盛事,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成功案例。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请你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7-06-16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