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754107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孕育出崇尚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种“亲仁善邻”的胸襟与智慧,追求和平、和睦、和谐的执着与坦荡,不仅是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所在,也蕴含着能为人类提供正确指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强调“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集“小同”为“大同”,化“不同”为“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世界分享减贫经验,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引领抗疫国际合作方向,分享抗疫技术与经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一次次务实行动,一个个中国主张,源自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文化基因。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世界和平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晶”。
(3)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请你以“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紧扣主题,论点明确;②论证充分,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15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校学生以“乡村全面振兴的浙江样板”为议题,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基层,探寻浙江省“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农业经理人助力产业振兴

为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Y市通过招聘和培育一批农业经理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这批农业经理人逐渐活跃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从丰富品种、提高品质入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1)结合材料,运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相关知识,分析Y市培育和用好农业经理人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振兴浙江各地在行动

承接中央一号文件,浙江省发布了《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的实施意见》。意见出台后,各地乡村不断探索具有示范意义的共富之路:天台县后岸村融合发展农文旅体产业,磐安县乌石村推进乌石屋生态价值有效转化,安吉县红庙村专注乡村咖啡馆,宁海县葛家村助力“乡村艺术家”重拾传统技艺……各乡村实行“一村一策”,擘画新时代共同富裕蓝图,为全国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省域范例。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分析浙江坚持和深化“千万工程”过程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乡村博物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博物馆不断兴起。如温州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依托四连碓造纸作坊群,利用村里的文物资源,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呈现了中国造纸材料的演变、造纸术的传播等相关内容。专题馆还建有室外造纸体验园区,让观众亲身体验从纸浆生产到抄造纸张的全部过程,多方位展示了泽雅的纸山文化。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为宣传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吸引更多游客,请你写一段推介词。(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90-150字。)
2024-06-09更新 | 70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6年以来热度不减的“工匠精神”,再度成为焦点词。
面对“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时代课题,工匠精神弘扬、大国工匠培育亟须加力。如何将工匠精神落细、落实,使“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真正深入人心?答案也在于“工匠精神”。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构建制度体系、搭建成才平台、形成良好环境,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厚植公平竞争的土壤;完善法治,不让老实人吃亏;改革职教体系,注重实战演练等。
弘扬工匠精神,制度建设提供的是外在保障,而激发技能人才内在动力,让更多人选择技能成才成功之路,则需要厚植文化土壤。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工匠的文化氛围,使严谨、专注、精益求精成为每一个劳动者的自觉追求,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探究“工匠精神”再度成为焦点词的依据。
(2)将工匠精神落细、落实,使“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真正深入人心的答案也在于“工匠精神”。请运用联系的知识加以阐述。
(3)从矛盾的角度为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工匠的文化氛围提出一个可行性建议并说明理由。
2018-01-18更新 | 9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N市近年来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战略,有效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辖区内涌现出一批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

“数字乡村”实践案例

A乡村

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消费服务均等化,开通“党建+村企社融合发展服务平台”,直播民生政策解读、典型案例释法、社保与就业服务等内容,打通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

B乡村

打造智慧农业,依托“掌上瓜农”应用场景,成功链接国内48个优质西瓜生产基地,实现农资购买“一站配送”,技术支持“一键到户”,品牌建设“一体推广”。

C乡村

践行“两山”理念,与京东、阿里云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打造绿色低碳农业,畅通供需循环,形成了农产品品质高、消费者满意、农户收益更高的正循环。

(1)结合材料,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角度,阐述N市“数字乡村”实践蕴含的哲学道理。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请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提两点建议。
2023-10-19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