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1754147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之理性批判态度的体现。毛泽东同志指出:“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基本方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成功经验,通过大力弘扬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断实现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生动实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团圆是中秋节的主旨,是中秋文化的标识。 中秋在岁时节日中尤重团圆,因此中秋也被称为“团圆节”。用“团圆”来代表节日的主题,是人们对归属感的认同。“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不仅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也勾勒出人们对“团圆”朴素而又简单的期待。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阖家团圆似乎变得更加让人期待。但在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下,如工作忙碌,路途遥远,琐事缠身……不是所有的游子都能与家人团圆。所以,传承与弘扬中秋团圆文化,就需要与时俱进,满足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多元文化需求,找到合适的文化载体来实现人们中秋团圆的愿望。人们如果能够通过传统节日实现家人团聚,那么就一定要坚持并珍视这种传统,在节日的“仪式感”中寻找心灵的“归属感”,在中秋团圆的“归属感”中培育优良家风。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有着浓厚的“中秋情结”。
2024-01-05更新 | 10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再本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传承该家风的两点意义。
2019-01-30更新 | 69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距今已近1600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70年完成。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指出,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请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对云冈石窟“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因。
2023-03-01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