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2 题号:175516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号召,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探索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努力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文明冲突论”对人类文明的桎梏,推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1)比较中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并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说明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合理性。
(2)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39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都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出席论坛。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由中国首创,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受益的“交响乐”。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沿线国家要打造战略对接,密切政策沟通;深化项目合作,促进设施联通;扩大产业投资,实现贸易畅通;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资金融通;增强民生投入,深化民心相通。将丝绸之路建成一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之路。民心相通是五个相通的社会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不仅经济发展、自然地理大不相同,而且社会历史、人文宗教也截然迥异,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成巨大的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沿线国家怎样才能做到民心相通。
2017-10-09更新 | 14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悄然掀起了“汉语热”。这不仅体现了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普遍看好的内在逻辑,也承载了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渴望,试图通过学习汉语和解读汉字来破译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历史密码。
为顺应形势发展,我国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汉语传播和推广举措,也让“汉语热”持续升温。譬如,整合孔子学院资源,打造汉语国际推广“航母”,打造更多像《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语桥》等优秀的综艺节目,增强了汉语的吸引力。许多专家学者评论到,以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为越来越多人所聆听。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以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为越来越多人所聆听的缘由。
(2)结合材料二,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说明我党坚持从严治党的价值。
2018-04-25更新 | 20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句句古诗词使疫情期间中国的捐赠品更有温度。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跨越了国界,将中华民族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精神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引起世界人民的共鸣。

材料二   2019年,“春节”二字已经不再是中国人的专属词语了,而是变成一个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借助春晚,春联、窗花、爆竹、年夜饭越来越走向世界……影片《流浪地球》一片中,多次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春节、礼花、饺子、北京话等。环顾近年来的中国影片,我们可以发现,借助电影荧幕,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展现出来,为世界人民所接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能够被世界人民所认可接受﹖
2021-01-21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