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 领会科学思维 >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1758377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他(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了科学思维。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2023年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这是我国建设性介入中东热点问题的首次尝试,也是在地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成功实践。

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外交奇迹,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让沙特和伊朗“握手言和”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文明倡议的“四个共同倡导”:

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加剧,“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在西方一些政客的煽动、炒作之下,重回大众视线,加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仇恨与隔阂,严重阻碍了国际交流合作。而“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阔、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2)结合材料二,综合运用所学,谈谈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原因。
2023-05-20更新 | 99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存在只重文化学习、淡化劳动教育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有背教育的初衷,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表明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路径遵循。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不同的目标,如低年级学生要学习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高年级学生则要掌握拆洗空调滤网、维修家电小故障等技能。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9月以来各中小学各显神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课。中小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充分认识到劳动的意义,进而崇尚劳动、热爱劳动;通过动动脑、出出汗,磨炼意志、健全人格,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谈谈你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
2023-05-23更新 | 18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原告某医疗科技公司与被告某健康科技公司均生产防护口罩。2021年7月,某健康科技公司向省商务厅投诉称,某医疗科技公司盗取其公司防护口罩的产品图片等宣传资料,并冒用其公司名义在国际电商平台上公开销售产品。同时,某医疗科技公司接到反映称,某健康科技公司在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指责其盗用防护口罩名称、包装的文章,被各大网络平台转载。经查,某医疗科技公司从未在该平台上注册企业用户信息,虽然平台上确有某健康科技公司防护口罩的产品信息,但网页配图中图片系被盗用和嫁接。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某医疗科技公司诉至法院,而某健康科技公司提起反诉。

(1)若你是一名法官,请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对本案作出判决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说明法官应如何对该案件作出正确的判决。
2024-02-14更新 | 2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