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6 题号:176123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2021年“一带一路”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增幅对比情况


材料二   202211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尼总统佐科共同下达指令,宣布启动雅万高铁试验运行。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连接雅加达和万隆,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系统是指雅万高铁路基、轨道、桥梁、列车控制、客服等各个子系统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全要素是指雅万高铁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经营开发等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全过程全面采用中国方案;全产业链是指雅万高铁采用的工程机械、钢轨、列车控制等装备全部由中国企业生产制造,覆盖高速铁路领域上中下游产业链)在海外建设的项目。交通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支撑、重要保障,扮演着“先行官”的关键角色。从坦赞铁路、蒙内铁路、中老铁路,再到匈塞铁路,中国铁路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落地生根的过程中带给世界更多的暖意。


(1)概括和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国内意义和世界影响。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国中小企业综合经营与消费者信心指数。


   

注:①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是反映中国中小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数,中小企业综合经营指数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②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

材料二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2023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激发消费市场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推动消费回暖跑出“加速度”。同时,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带动有效投资,撬动更多资金进入投资领域,加强与产业、科技等政策的分工配合、协同发力,实现有效投资的量、质提升。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7.7%,达到42.07万亿元,全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17.1%;2023年,要保持进出口持续向好态势,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效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总体回升的。
2023-05-30更新 | 213次组卷
主观题-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走过的是一条迈向互利共赢的开放之路。从最初提出对外开放,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再到今天互利共赢战略的提出,中国经历了“部分让利”“互利”到“共赢”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数量扩张逐步转向质量提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

运用经济常识,结合国内外实际,阐述对我国坚持互利共赢战略的理解。


要求:(1)围绕论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2019-11-19更新 | 1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未来宏观政策需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激发内需动力,意味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这个循环要畅通起来,就必须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特别是供给体系要和国内需求更加适配。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对于需求端来说,扩大内需是发展“双循环”的关键。“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更加注重民生民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扩大新基建等有效投资、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建设以释放消费活力。对于供给端而言,预计将继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并完善国内产业链建设以保障供给端的提质升级。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拓宽外贸“朋友圈”,以加强国际贸易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双边合作。也要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积极重构新型全球产业链,优化金融业态,引导经济不断转型升级。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依据。
2021-03-05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