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文化自信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9 题号:177254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推进,人文湾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文旅融合带来新的机遇。在拥有超过300年历史的客家村落——甘坑古镇的巷道上,萌趣俏皮的卡通形象“小凉帽”热情地向每一个市民、游客打着招呼。客家凉帽在当地客家人中传承了百年,其制作技艺也被列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吃短粑、打稻谷、酿豆腐、做竹风车……昔日客家人的每个生活场景几乎都渗透在动画《小凉帽》中,让岭南生活的细节在游客面前变得可触可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以"深挖文化资源讲好城市故事"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个左右。
22-23高三上·广东梅州·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未来乡村描绘出美好蓝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项不同于世界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型遗产,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包含农业生产方式、技术体系、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等综合要素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是贡献国际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绿色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2017年11月26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咨询小组会议上,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甘肃迭部扎尕农林牧复合系统获得批准,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申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和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也获得原则性评审通过。至此,我国将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大家庭,居世界第一。


(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为“乡贤”,并由此形成了乡贤文化。由于“乡贤”是封建农耕文化的一种产物,在社会进入新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乡贤文化没有得到有益地继承和弘扬。其实,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今天,培育与新时代相契合的新乡贤文化对建设乡风文明具有积极意义。2015年、2016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三次提及“乡贤文化”,指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培育新乡贤文化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
(3)某地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地准备大力号召从农村走出去的能人返乡创业,反哺乡土,共建家乡,请你为此拟两条宣传标语。
2018-02-08更新 | 27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式庭院,坐落千年。古时大国工匠,打造出了最适合中国人居住的中式居所。它有雕花窗,窗外花正放。它有月拱门,抬脚跨过天圆地方。它是苏杭的曲径通幽,它是北方的敦厚拙朴。中国的院落,有着独有的东方风韵,处处着笔细腻,每一砖每一瓦,一颦一笑皆是画!或许正是这些拥有灵魂的中国房子,让屋檐下的古人文思泉涌。庭院深深,看堂前花开花谢;斗转星移,望檐上云卷云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你以“中国的好房子”为题,写一篇短评。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100字左右。
2016-11-26更新 | 5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豫剧历史悠久,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但随着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迅速改变的口味,古老的豫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革。豫剧工作者们将豫剧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为了促进豫剧的传承与发展,河南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专业院团将常态性送戏曲进学校,坚持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深度融合,将戏曲融进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具有自主创新的节目。该节目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这让中国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唤醒了人们内心的“诗和远方”。中国人从这些意味无穷的历代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而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观众领略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魅力。《中国诗词大会》做到了口碑与收视齐飞,被网友赞誉为综艺节目中的清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探究豫剧是如何迎来“又一个春天”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的文化意义。
2018-09-10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