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我国的经济发展 > 贯彻新发展理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58 题号:17768158

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言。在讨论数字转型问题时,习近平指出,当前,数字经济规模扩大,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中方提出了《二十国集团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创新成果普惠共享,欢迎各方积极参与。中方愿继续同二十国集团成员合作,携手构建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数字经济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对数字经济的重视及相关建议对国内及国际的积极意义。

2022·浙江杭州·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6]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指出要着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某县立足县情农情,紧紧抓住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机遇,把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发力点,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新模式,全力推进农村网络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县建成4G基站833个、5G基站106个,农村地区实现了4G、光纤全覆盖。数字乡村建设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推进,数字“引擎”点燃乡村振兴动力之火。灌溉、施肥、调控温度等各项农业生产作业,通过手机操作就能进行;用“数据”来养牛,使养牛更科学、更省力;手机银行、网上政务、直播带货在乡村蔚然成风,“互联网+”让群众足不出户即享线上便利服务……一幅幅数字强农、数字治村、数字富民的生动画卷正在全县展开。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发展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2023-10-10更新 | 10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近年来,红河州依托“三千四百年”(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云锡矿业、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七张名片,以全域旅游发展为主题,通过“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推动红河州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着力推动“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大力倡导文明旅游,遏制旅游不文明行为。实施“全域旅游”以来,全州没有出现重大旅游投诉,无强迫购物、宰客等负面报道,继续保持了红河旅游的"净土"形象,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把红河州逐步建设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

材料二: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积极探索富有地狱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分层压实责任,强化协同配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云南省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切实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努力下功夫,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20是红河州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按照党中央,省委、州委要求,制定完善《红河州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理思路、定规划、抓党建、搞建设、细举措、定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的独特优势,深刻把握文化和旅游领域扶贫工作着力点,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开展好各种群文活动,杷决战脱贫攻坚,文化惠民深入人心,以文旅助力脱贫攻坚战决胜,营造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大力发展“全城旅游”应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2)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0-06-25更新 | 18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于8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一批“小而美”的中小企业成了独特风景。在今年首次设立的“专精特新”企业展区,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交互技术、虚拟现实等领域的22家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组团亮相,与大企业同台展示,秀出“专精特新”魅力的同时,它们也在服贸会国际化舞台上获得了更广阔的产业合作机会。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目前,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有4万多家,其中的“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在上天、入海、探月、高铁等大国工程中,能找到它们的产品。据测算,传统制造业的利润一般在10%,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净利润率则达20%左右。

此次参展的22家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有不少已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或行业前三。据了解,北京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六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超七成属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领域。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从创新思维角度谈谈“专精特新”企业“新”在哪里。
2022-12-06更新 | 7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