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文化传播的媒介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11 题号:178386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由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指导,湖南广电芒果TV制作推出的《声生不息·港乐季》,很快成为了一档"现象级"网络音乐综艺节目。

节目组以传承民族情感为己任,选取具有"中国风""中华韵"的经典港乐,并在赛制、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比赛曲目包括抒发家国情怀的《东方之珠》《中国人》《我的中国心》等大量爱国歌曲,彰显同根同源的血脉情深。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歌曲中的爱国精神,或挖掘歌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感人故事,深深触动一批又一批人的灵魂。

节目汇聚了电视、网络视频平台、网络社交平台等优质资源,运用SunVote观众互动反馈系统让观众全程参与节目现场互动,为自己心动的歌曲投票。节目的播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触达数超过50亿,引发新一轮爱国港乐热。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声生不息·港乐季》为什么能触动民众的灵魂。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继《百家讲坛》《见字如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2017年新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各个年龄,各个职业的一百余位诗词达人比赛对抗,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大会以攻擂比赛为形式,选手、学者嘉宾、主持人之间频繁互动,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实现节目播出时电视观众利用手机与场上观众同步答题,观众也可在网络互动社区讨论诗词,表达观点,增加节目的参与感。多媒体互动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全民诗词文化盛宴”,收看诗词大会节目也成为了今春最流行的文化活动。


经典文化借助现代媒介才能够成为流行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
2018-11-19更新 | 8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塞罕坝是蒙汉合壁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清朝末期国力衰退,日寇掠夺性采伐、连年山火和增多的农牧活动,塞罕坝由“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但国家仍下定决心,在塞罕坝建设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当时的塞罕坝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创业者们以“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开始了创业历程。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顶风冒雪,垦荒植树。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荫苗法,向一寸一寸沙土要绿色。经历无数次失败、自然灾害,塞罕坝人攻坚克难,在茫茫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近几年,继续增林扩绿,把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攻坚造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55年来,塞罕坝人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森林旅游引来八方游客、绿化苗木销往全国各地、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塞罕坝经验具有全球意义,为人类治理荒漠化、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中国方案,塞罕坝精神唤醒了更多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利于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弘扬塞罕坝精神。
(2)请为弘扬塞罕坝精神写两条宣传标语。
2018-10-21更新 | 93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1月6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互联网是当今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当前,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显,为推动互联网迈向全球性共治时代,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共同体,中国不仅在说,更在努力去做;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在网络空间创造更多利益汇合点和合作新亮点,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战略对接,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热情欢迎各国企业和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愿意各国深化合作,通过发展跨国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等,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性数字经济发展。
材料二   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平台,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展示人类文明多样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与创新中的作用。
(3)结合材料,就如何利用互联网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提两点方法论建议。
2017-02-28更新 | 3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