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联系的普遍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9 题号:178979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13年出访期间提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到2015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体路径;从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进一步提出建设“五个世界”的总体布局,到2020年倡导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再到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需要各国坚定不移地共同抗疫;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应对;军事冲突、贫困以及恐怖主义等问题也需要全人类携手解决。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淀丰厚、博大精深,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传承发展“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理念,我们要坚持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的自然观:合理借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理念,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发展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正在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材料三   生态环境,攸关人类存续;生态文明,攸关人类发展。这是摆上“世界桌”的紧迫课题:如何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如何定位生态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面对这些激荡全球的时代之问,中国作出了历史性回答——2020年,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他并倡议,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中国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不断开创生态文明的新境界,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进行了深入探索,作出重大贡献。


(1)结合材料一,用联系观的知识分析中国不断完善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有哪些影响了我们当今的生态文明观,请你列举两个。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请分析为什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指引中国不断开创生态文明的新境界,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2023·安徽淮南·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们认知过去、对待自我的态度,也照见了喧嚣背后的世道与人心。珍视岁月长河中凝结的“精神珍珠”,向“历史虚无主义”大声说“不”,每个人才能成为负责任的现代公民。

2018年12月13日,首部国家公祭地方法规《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条例》要求,举行悼念活动或参观国家公祭设施时,应真诚缅怀逝者,保持安静肃穆,不得亵渎、损毁国家公祭设施,不得身着、佩戴与国家公祭设施环境、氛围不符的服饰、图标,不得扰乱公共秩序等。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历史集体记忆堪称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往往“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的道理。
2019-09-18更新 | 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这一理念诞生于世界各国为推动解决全球发展新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当中;也离不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化大数据工具;更离不开各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探究。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怎样形成的。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点的知识说明我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据。
2018-11-26更新 | 15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洪涝来袭,古桥告急。两座见证古徽州历史人文的古桥--安徽省宣城市的乐成桥和黄山市的镇海桥均被洪水冲毁,虽然属于不可抗力,但其实古桥保护,一直存在多重“软肋”。一些地方过度扩建沿河民居,开发旅游资源,挤占了古桥生存空间;部分古桥在修复时没有注意保护古桥本身的结构特征,科学化有待加强等。对此,长期研究古桥遗产保护的专家们建议要重视对古桥的日常“体检”“会诊”,对小问题及时修缮,此外还要尽快制定专门的全国性古桥保护法规;还需文物部门与水利、住建、城规、交通等多部门,明确各自的维保责任;还应建立古桥数据库和智能检测预警系统,推动古桥安全保护与科技融合等,从而全面提升古桥保护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下古桥保护应有的哲学智慧。
2020-10-21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