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17910086
有一天“我”字丢了一撇,成了“找”字,为找回那一撇,“我”问了很多人,那一撇代表什么?商人说是金钱,政客说是权力,明星说是名气,军人说是荣誉,工人说是工资,学生说是分数……最后“生活”告诉“我”:是健康和快乐,没有它们,什么都是浮云。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固定标准
④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选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16-11-26更新 | 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在轨展示介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等实验。太空授课不仅检验了课本知识,也启发孩子们思考新问题,激发了求知欲与探索欲。“天宫课堂”让孩子们学习到新知识,表明(     )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真实反映
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理性认识
④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目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1-20更新 | 7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9年1月3日上午嫦娥四号探洲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科学探索往往同时是富有挑战的探险之旅。面对重重困难,中国的探月人大胆创新努力攻关,最终将卫星中继的设想化为现实,在地球和嫦娥四号之间架设“鹊桥”,解决了通信联系和数据传输的难题。同时,从嫦娥四号发射进入地月轨道,到抵达月背面附近“刹车”,再到月面软着陆,每个环节的顺利实现,都体现出科技实力和创新底气,以及将科学梦想步一步转换为现实的执着。材料表明
①认识是主体改造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19-06-27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