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4 题号:180068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2年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PMI以50%作为荣枯线,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为49.6%,比4月上升2.2个百分点。7个分项指数如图:

项目中国制 造业PMI生产 指数新订单 指数新出口 订单指数主要原材料 购进价格指数进口指数出厂价 格指数
指数(%)49.649.748.246.255.845. 1 49.5
环比(%)2.25.35.64.6-8. 44.9
-4. 9

材料二   2022年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主要包括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2.64万亿元;2022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保障货运通畅,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2022年5月PMI情况。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措施的政策效应。
2023·陕西商洛·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利益。2017午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材料一       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在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品牌影响力弱、话语权小、总体形象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管销、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只有提供更多消费者信得过的自主品牌产品,才能提振消费信心,引领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实现品牌强国,练就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时代的呼声。
材料二       品牌时代的来临,承载的是一个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梦想和使命。从国际上看,德国专注务实的工匠精神,美国高度产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韩国以“国家品牌委员会”的推进机制.都给我们以启示。今天,中国正在创新之路上跋涉。2016年,中国全社会R&D(研究与发展)支出达到15440亿元,占GDP毕生为2.1%,企业占比78%以上;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选11407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6. 2%,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16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当C919国产大型客机翱翔蓝天,当中国离铁“扬帆出海”,我们不只有品牌之梦,更有品牌之力和品牌之智。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推进品牌强国建设的理由。
(2)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的经济意义,并为我国实现品牌强国之梦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2017-06-06更新 | 158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正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词。

注:“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最先被互联网改变的,是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服务环节,淘宝、微店、打车软件、P2P、O2O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     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大多依靠“用免费拉人气、用刷单求上位、用低价抢市场、用爆款搏利润”,忽略了技术和质量这个根本,而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互联网+”与传统的“工匠精神”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真正的融合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而是在冲击和适应的过程中彼此影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相互的促进和提升。
材料三 【看电视 说反腐】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他利用行政职权贪腐而来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电视剧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分子的“两面人生”。贪腐的危害,反腐的决心,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十分震撼。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的制造企业如何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坚持“工匠精神”。
(2)“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运用政治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7-06-12更新 | 20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2014年,习近平对德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时,两国确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为新时期中德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
材料一 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第九次正式访问中国,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默克尔 。“相向而行”“拉紧互信纽带”“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在于默克尔会见中,习近平这样描述中德关系。舆论普遍认为,中德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成为亮点。
材料二 作为最被看好的中德合作领域,“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碰撞出新火花。在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双方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两国政府已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搭建了平台,引导和鼓励两国企业实现项目落地。
“中国制造2025”也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该领域的合作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将建立中德工业4.0对话,欢迎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合作,支持两国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加强交流,两国政府将提供更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德关系为什么会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中德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对两国和各自企业的作用。
2017-03-15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