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我国的经济发展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及内涵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181658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606.7万辆,同比增长100%,市场占有率达到25%。占世界新能源比重达到63%。这个非凡成就的取得,有三个新闻值得关注:

新闻一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出台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5年达到20%左右;2030年达到25%,2060年达到80%以上。正是从2021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增长157.5%。

新闻二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延期政策

2022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常会。为扩大消费、培育新增长点和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相关产业升级、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发展,会议决定,一是将已两次延期实施、今年底到期的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再延期实施至明年底,预计新增免税1000亿元。二是保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其他相关支持政策稳定,继续免征车船税和消费税,在上路权限、牌照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三是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完善支持政策,优化配套环境,完善监管方式,用市场化办法促进整车企业优胜劣汰和配套产业发展,推动全产业提升竞争力。


(1)结合新闻一和新闻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履行了哪些经济职能?

新闻三   取消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

根据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截止。这项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政策补贴,经过数次取消和延长,最终将画上句号。

补贴退出后,新能源赛道切换至纯市场本位轨道,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悄然从拼营销、拼人设这些消费侧软实力,到了比拼成本控制、拼人才和技术储备、拼研发投入等供给侧结构性的硬实力阶段。目前把持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前两把交易的特斯拉与比亚迪,就各有各的核心技术。那些创新乏力、技术薄弱的车企,掉队风险会继续增加。比如他们将无法直面实力强劲的特斯拉等国外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更无法像比亚迪、蔚来走出国门,充分利用海外市场壮大自己。


(2)结合新闻三,说说退补政策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厂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材料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二大数据开启智慧城区简生活,一个手机APP,消费者可以迅速查找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足不出户,便可轻松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企业通过消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更好地掌握市场动向,实现精准生产和销售,开启企业经营新模式,重塑传统经济,催生一系列经济新业态,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质量。

材料二某知名健身连锁品牌与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融合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全息互动系统,将场馆物联、全息技术、Al视觉识别技术整合应用到健身馆,让会员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享受个性化定制场景,记录实时心率,接收运动报告,分享社交应用等人性化、多样化服务,打造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健身智能化产品,不断提升会员留存和转化,实现市场增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2019-04-19更新 | 10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深圳再一次迎来历史性时刻。《意见》指出:深圳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要加快实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夯实产业安全基础;二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创建制逵业创新中心;三要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勾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四要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深圳如何才能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0-02-07更新 | 20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该如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2024-02-02更新 | 4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