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5 题号:18199485
如今的考古工作告别了过去拿着放大镜观察、用笔画图的时代了,已经用上了卫星遥感、光电科学、导航测绘以及后期的化学分析等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考古工作的准确性,让工作更加便捷高效。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考古工作成效的前提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考古工作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对于类脑研究,大部分研究设备只能“捕捉”到大脑发出的电信号,却无法获得化学信号。来自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聚电解质限域的流体忆阻器,并利用单个器件首次实现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的模拟。2023年1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这进一步印证了(       
①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世界的奥秘
③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26更新 | 11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黑土地是“土地中的大熊猫”,支撑着粮食生产的数量和品质。由于人类频繁的活动和不正常的耕作方式等因素,黑土地的品质在蜕变。讲究“衣食住行”的“梨树模式”为黑土地恢复元气积攒了经验。通过秸秆还田,大地覆盖上一层厚厚的“衣服”,黑土地因此而获得蓄积水量、滋养生息的效果;那些在黑土地里的蚯蚓等动物和微生物,有了新鲜的“食”物,就可以增加黑土地的空隙,保证黑土地的疏松;“住”则是指少对黑土地进行干扰,保持黑土地的相对稳定性,让黑土地踏踏实实地保持休养生息的状态;“行”则是通过植物根系和动物以及微生物的活动,形成大小结合的孔隙通道,让养分畅通无阻,凸显黑土地的超强活力。这种以秸秆覆盖、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梨树模式”,既满足了粮食增产,又保护了黑土地。黑土地的问题和保护启示我们(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同一性寓于两者斗争性之中
③实践的能动性带来了“梨树模式”的创新性
④尊重并顺应自然是更好地保护自然的充分条件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8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   
A.人的有些认识不是源于实践的B.人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认识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022-07-13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