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爱国主义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1 题号:1840175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国庆期间,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观众络绎不绝。走进党史馆西侧广场,很多参观者都被广场上矗立的五大主题雕塑所震撼。《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5组气势恢宏的雕塑,讲述着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

“最让我震撼的是党旗雕塑,那么庄严肃穆,令人追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感佩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观众说。《旗帜》主创、雕塑家吴为山说:“这面旗帜意义重大,它是方向的引领,是革命的希望。创作这样一个作品就是要体现党的本质属性、党的初心,体现党带领人民战胜千难万险的气概。”

爱国主义主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爱国之情喷薄而出、家国情怀感人肺腑,激发起中国人民的向心力、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同志提出,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涵。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革命由低谷走向高潮的重要原因,就是全党上下展现出一股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怕牺牲、永远奋斗的革命精神。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中指出,“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强调“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正是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共生与交流,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人类文明。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当今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记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和谐共生,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弘扬延安精神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
(2)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3)就当代青年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写两条建议。(每条建议不超过20个字)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

材料一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我们的航天飞船叫“神舟”、月球探测叫“嫦娥”、火星探测叫“天问”、太阳监测计划叫“夸父”……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航天人把对遥远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寄托在这些美好的名字之中,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这些来自中国古代神话的典雅名字,为我国的现代航天事业增添了优美的精神意境和丰富的人文意涵,使得严肃的科学研究披上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令科学事物更容易走近大众,增加社会大众关注科学研究的热情。

材料二   在探索宇宙的路上,挑战永远存在,创新永无止境。回望飞天之路,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正式启动,到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拉开中国载人航天的大幕。中国航天人用短短7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三四十年走过的路。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交会对接的两天时间,到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6.5小时,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矢志创新、不断突破的缩影。神舟系列飞船后续还将继续闪耀星空,在科技创新中再铸辉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航天器命名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科技创新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作用。
(3)所谓壮举,皆因奋斗。所谓奋斗,重在传承。请就青年学生如何传承航天精神提两条合理建议。
2022-01-07更新 | 32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运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成果,是全体航天人拼搏精神的成果。载人航天事业的胜利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的胜利。中国航天人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宝贵财富。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爱国主义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展现的。
2020-12-21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