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18559254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出自明初诗人林鸿的《饮酒》。这句诗所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B.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需要一个过程
C.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D.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精准扶贫理念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这表明(     
①真理性认识更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理论是在实践指导下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的
③理论的感召力从根本上源于在科学指导实践中展现的真理力量
④学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26更新 | 705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从《常回家看看》到《时间都去哪儿了》,再到《父子》,“孝”作为最基本的德行历来被看做凝聚家庭和民族的重要因素。当前重提孝道家风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和家庭去思考践行。从认识论角度,重提孝道家风 
①源于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②有利于家庭稳定和民族团结
③表明认识有循环性和无限性
④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7-06-16更新 | 6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

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故国名园久别离,

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

正是峰前回雁时。

柳宗元写的《早梅》和《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都与“梅”有关,但两首诗所寄托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这主要(       
①反映了客体的不同属性                 ②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③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       ④源于不同时期的实践经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28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