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4 题号:1865576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约有23亿人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近9.24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实现了约占世界1/4的粮食产量,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不仅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还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我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积极推动各国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呼吁各国保持全球粮食贸易开放,敦促取消单边制裁等措施促进全球粮食安全。


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在促进全球粮食安全中的积极贡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智能化背景下,生产方式出现了深刻转变,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发生了质变。通过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平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不再需要进行特定时空下的直接物理结合,而是通过智能化体系实现对劳动对象的控制和转换。供应、制造、销售不同环节的协调成本降低,企业可以对市场多元化需求进行快速反应。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更高水平的社会化大生产,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量子、脑科学、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做好前瞻性部署,厚植发展新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改造传统产业链供应链,在世界发展中占得先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
2024-05-08更新 | 10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下,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一股新浪潮。

材料一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成功案例。2008年,我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据统计,各部门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措施;建立健全联合研发攻关机制,聚焦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等短板弱项,从不同技术路径积极探索,提高了关键技术供给能力;打造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形成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新征程上,长三角外贸向“新”而行。数据显示,新兴产业、新兴市场、贸易新业态等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长三角区域进出口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能。2023年,长三角区域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的出口总额达5419.2亿元,增长19.7%。其中,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与中东欧国家实现进出口贸易额504.7亿元,创历史新高。目前,长三角拥有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连接全球供需,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对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新征程上长三角外贸如何向“新”而行。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人类古代文明史上,中国的科技发明一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世界进入近代以后,西方科技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与此同时的几百年,中国经历了从充耳不闻到亦步亦趋再到奋起追赶的过程,与西方差距逐渐缩小,但总体还是落后。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某些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存在着“卡脖子”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北斗”组网、“天问”探火等成就令世人为之惊叹。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科技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瞄准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专门部署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和现实表明,许多影响深远的科技创新都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时间成本,都不是个人或企业能够单独承担的。我国具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转化为科技创新的优势。

(2)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助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材料三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5-16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