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法治中国建设 > 法治国家 > 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3 题号:18675981
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第40周年。在“宪法日”当天,某地通过发放宣传折页和宣传手册、现场讲解法律法规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全面宣传宪法、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这有利于(     
①推进宪法实施,建设法治中国
②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
③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法治政府
④预防矛盾纠纷,建设法治社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近年来,部分省市陆续对地方特色小吃开展立法探索。山东德州制定《德州市扒鸡保护与发展条例》;广西柳州出台《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今年以来,湖南常德表示将为促进米粉产业发展立法,河南洛阳就“洛阳味道”立法工作进行研讨论证。此类举措旨在(       
①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尽快形成
②促进相关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③树立政府在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上的权威
④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提高行业发展规范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27更新 | 9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蚯蚓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生物耕耘者”,是保障土壤健康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022年8月26日,某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该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全国首例蚯蚓保护公益诉讼案。检察机关诉请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唆使村民非法捕捉、收购、加工、销售野生蚯蚓的违法行为,赔偿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177390元、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38655.1元,承担鉴定费10000元,并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法院审理后当庭宣判,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案为民事诉讼,诉讼主体平等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
②此案为公诉案件,被告人因欠缺专业知识,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③此判为一审裁判,不会生效,当事人若不服,有权提起上诉
④民事权利有限制,民事主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22年,一场由“国家队”指挥的“蚯蚓保卫战”全面升级。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立法“维护生物多样性”;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黑龙江、江苏、贵州等地线上线下同步部署“蚯蚓保卫战”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通知》,要求迅速排查整治非法捕捉、收购、加工野生蚯蚓行为,进一步规范蚯蚓利用管理,引导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     
①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
②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助力生态环境建设
③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实现社会有效治理
④政府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22更新 | 3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业主可以在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程中,对拒付物业服务费、公共水电分摊费和不交物业维修资金的业主参加业主大会、行使投票权等权利进行限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审查认为,这一规定限制了业主的合法权益,不符合民法典的有关规定,要求地方对相关规定进行纠正。材料说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
B.我国的法律实施机制在不断完善
C.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D.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
2023-07-06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